台灣要聞

台東蘇鐵活化石大劫 九成感染白輪盾介殼蟲

【大紀元7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十四日電)外來蟲害蘇鐵白輪盾介殼蟲,已經攻陷最後一塊淨土─台東蘇鐵保留區!位於台東紅葉深山,人煙罕至的二百九十公頃「台東蘇鐵保留區」,九成感染白輪盾介殼蟲面臨死亡威脅,林試所、林務局、改良場經過多次會商,決定採用生物防治法引進天敵對抗。

四年前原產泰國的蘇鐵介殼蟲出現在桃園、八德等地,原本綠意盎然的鐵樹瞬間枯黃禿頂,一年之後死亡;二年前全國大流行,幾乎各角落都出現白輪盾介殼蟲,只有位於深山的「台東蘇鐵保留區」慶幸未感染。

「台東蘇鐵保留區」十萬多株原生種蘇鐵,經過數次地球大變動依然倖存,這群活化石,依環境生長,有的筆直參天,有的曲折環繞,有的生長在懸崖峭壁,有的由河床石縫迸出,展現超強的生命力。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傳真

當時為了保護保留區的這群「活化石」,距離最近的延平鄉成為最後一道防護網,林試所和林務局台東林管處以及延平鄉公所徹底清查鄉內大小株蘇鐵,總共四千株,於是展開噴藥防治措施,從民國九十二年四月至八月間噴灑了八次藥劑,成功防止白輪盾介殼蟲的入侵。

未料,去年底,延平鄉的蘇鐵開始感染白輪盾介殼蟲以及東陞蘇鐵小灰蝶,林務局台東林管處關山工作站認為疫情不單純,年初緊急進入蘇鐵保護區,發現珍貴的台東蘇鐵保護區也宣告淪陷。

「台東蘇鐵保留區」已感染白輪盾介殼蟲,這些活化石,經過數次地球大變動依然倖存,大部分生長在懸崖峭壁 (圖左上角),人力很難實施藥物防治 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傳真

比侏儸紀還早,歷經大風大浪,在窮山惡水環境存活下來的台東蘇鐵,大部分都從岩縫中尋找生命出口,熬過了惡劣環境如今卻面臨外來害蟲的危害。中央社記者盧太城台東傳真

林試所、林務局以及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病蟲害專家許迪川、台灣大學昆蟲系教授石正人、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系所長賴博永等人組成專案小組,展開防治作為。

專案小組嘗試過化學防治法,選定五百株台東蘇鐵施灑粒劑,雖然有效控制疫情,但是要不斷施藥,且人力有限,緩不濟急;後來林務局決定嘗試物理防治,將感染的蘇鐵葉片剷除,但是剷除的葉片如果不焚毀或是密封,反而增加擴散機會,因此費時、費力。

不管是化學防治或是物理防治,最重要的是面臨惡地形無法克服,台東蘇鐵保護區位於三百至九百公尺的海拔深山,坍塌陡峭的山壁上,人員根本無法抵達,等於防治措施只能做一半;其次是大量藥劑或是焚燒也會面臨破壞環境、生態的顧忌,於是兩種方法暫且擱置,轉而考慮生物防治方法。

五月底,林試所副所長趙榮台、台東林管處前處長田志成以及林務局和林試所高層官員搭乘直升機從空中鳥瞰視察,四處都是枯黃禿頂的鐵樹,已經有九成蘇鐵感染白輪盾介殼蟲和小灰蝶。

許迪川表示,雖然台東林管處是在年初發現疫情,但是根據疫情擴散的情況來看,應該是在更早前已經感染了。許迪川表示,一旦感染,一年內整株就被介殼蟲覆蓋,半年後開始死亡,因此感染的數萬株鐵樹再不防治,半年後將陸續死亡。

台東林管處表示,整個疫情都在掌握中,日前動植物防檢局已經通過允許使用生物防治法,將從泰國引進白輪盾介殼蟲的天敵─雙色出尾蟲,林務局會以最快的方法施放天敵。許迪川表示,目前他已經培養五千隻的天敵,完成最後測試階段,只要林務局要進行生物防治,他隨時可以配合。

「台東蘇鐵保護區」被稱為「活化石」位於台東紅葉山區,海拔三百至九百公尺的陡峭山壁、峽谷,面積初步估計二百九十公頃,林務局完成標定的鐵樹五萬株,尚有五萬株未標定,首次遭遇疫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