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學者對中日短期關係不樂觀

【大紀元6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張謙台北二十三日電)儘管中國和日本正試圖透過戰略對話來改善彼此關係,但一些學者對兩國短期關係不表樂觀。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戴秉國今天率團前往日本,與日方舉行第二輪中日戰略對話,戴秉國此行能否取得成果,備受外界關注。

專注研究日本及北韓問題的香港嶺南大學政治與社會學系教授Brian Bridges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說,歷史和領土問題是影響中日關係的關鍵因素,短期內他對兩國關係並不樂觀。

他指出,歷史問題確是重要的;而未來問題能否獲得解決,就要看日本首相小泉在未來半年內是否會公開表明不再參拜靖國神社。如果他不說,那就意味著未來半年中日關係仍然緊繃。

不過,中、長期而言,Brian對中日關係抱持比較樂觀的看法。

Brian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一、二十年內,看不到兩國的任何一個會倒下,所以,它們雙方都要接受對方的存在。

他說:「中日的經濟及軍事都會持續強大,它們必須學習『兩隻老虎共存』之道。最後,兩國必須有些妥協,亞洲其他國家也要學習如何同時與中日兩個強國打交道,而不是只選擇其中一個。」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張漢音早先也曾表示,在中日關係上,他不贊成「一山不能藏二虎」的論調。

他說:「從長遠看,(中日關係)存在一定的樂觀看法。通過曲折,慢慢會走向理性。短期裡可能會有曲折,但長遠來說,如果衝突起來,雙方都受害,相信兩國都認識到。」

過去一年,外界形容中日關係為「政冷經熱」,原因是兩國既保持著密切的經貿往來,但在政治及歷史問題上的矛盾卻日益尖銳。

有人甚至認為,政治爭議已開始禍及中日的經濟關係。

上月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訪日期間,突然取消原先與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的會晤,令兩國關係益形惡化。

上月十三日至十四日,中日首度在北京舉行戰略對話,期間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會見了日本外務事務次官谷內正太郎,戴秉國則與谷內對話,就雙邊關係及共同關心的地區和國際問題交換意見,事後雙方形容對話為積極及有益的。

今天戴秉國率團赴日舉行第二輪中日戰略對話。

在戴秉國出發前,據報導,小泉昨天在國際上表明,毋須因為中國及南韓的壓力而停止參拜靖國神社,並表示悼念戰爭死難者,在任何國家都是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