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

【愛智與真理之路】「寓言故事」的由來

「寓言」是人類早期的一種文學體裁,由於早期人類穴居野處,以大自然為家,與禽獸為伍,憑著人類獨具的想像力,於是將大自然中的萬物「擬人化」。因此,人與野獸之間就有情感關係,人與花草樹木之間亦有友情存在,寓言中狐狸也說起人類聽得懂的語言來了。

由於配合了人物、鳥獸、花、草、樹木,故事中的角色,栩栩如生,流露了與人類相同的真性情,這就構成了今日我們讀到的「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誕生的年代很早,遠在古希臘的荷馬(西元前九世紀左右的古希臘詩人)的詩歌還未產生之前,據說就有所謂「寓言故事」的流傳。中國古代的《莊子》一書中,也有不少動人的「寓言故事」。

又據學者專家的研究,印度的《寓言集》曾一度被認為是希臘「寓言故事」的範本,但實際上「印度的遇言故事」,包含的盡是一些西元前四世紀以後的東西。一些古代埃及與中亞的「寓言故事」可能在古希臘、羅馬時代傳入。但我們看不出這些枝節對希臘「寓言故事」有何重要的影響。因此,學者專家研究的結論認為,大體上寓言故事主要表現在古希臘,而且傳說就是在伊索(Aesop)的誕生地。西元前五世紀末,伊索就已因為寫作《伊索寓言》見稱於世,甚至有人認為,《伊索寓言》的作者就是「伊索」本人。因此,在西元前五世紀之後,「伊索」與《伊索寓言》竟成為人們熟悉的名詞,尤其在古西臘的雅典。

伊索至於何許人也?則是眾說紛云,有些學者認為根本就沒有這個人存在,而所謂的「伊索」,不過是傳統上給「寓言故事」的一個假借人名罷了。因為按古希臘人的習慣,常喜歡把各項文章歸屬於一個或真或假的人物身上。

《伊索寓言》中的角色,有百分之八十是動物,少部分是植物以及其他自然界中的景物。例如:大河、北風、太陽、春、夏、秋、冬……,更有些角色是神話人物。總之,萬物的「擬人化」,本來就是寓言故事的一種表達方式。此外也有不少的「抽象」事物「具象化」了。於是「誓言」長了腳,「希望」也生了翅膀。

學者認為這類把一些「抽象化的觀念」,加以「擬人化」的寓言,是屬於所謂「哲學觀念化的寓言」。 例如,哲學家莊子或柏拉圖的哲學著作中的「寓言故事」,就是屬於這一類型的寓言。

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雖然有些寓言故事能超越時空而保存到今天,但仍脫離不了當時的生活方式,或社會情況與政治背景的痕跡。更可能染上各地的宗教色彩。但無論如何,還是有許多的「寓言故事」憑其普遍性、永久性、啟示性、娛樂性以及它們富有想像的「虛構性」,成為文學上的珍品。因此,我們有空時,不妨把「寓言故事」當成生活上的精神食糧吧!@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