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抗日及國共戰爭史實的見證

【大紀元4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劉貴英專訪) 沈玉林出生於西湖邊的一幢洋房,28歲入伍,從軍35年,來台後任職於亞東工專,談及再婚,他笑說,長沙戰役時受傷,門牙被打斷後再也沒補上,工作之餘,喜歡登山認識了現任太太,她因爬山跌斷了門牙,無巧不成婚吧?

談到了他過去最難忘的事,記憶中莫過於七七蘆溝橋事變與長沙戰役,於是細說重頭,就像訴說昨天一樣…….。

七七蘆溝橋事變是全民八年苦戰的開始

民國26年7月7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爆發了盧溝橋事變,頂不住日本空軍的瘋狂掃射,國軍戰力一蹶不振,7月12日,橋面堆滿了兩、三百人的屍體,有日軍、有國軍,當然也有老百姓的,推起來約有一個人那麼高,這時國軍已節節敗退到蘇北,然後轉向浦東,經過7天7夜後落腳於錢塘江。

「當時我擔任連長帶領100多人,戰死了40多人,這場戰爭打的好辛苦。幾度唏噓,我們卻無以言對!!!。」他說,好想哭。

那時抗戰最高指揮官,故老蔣總統是委員長,副委員長是汪精衛,他的連隊直屬18軍11師,「當時有一個想法 ,反正命已經是國家的,身體早也不是自己的了 ,一不做二不休,和9個兄弟班長約好生死與共,逮到甚麼吃甚麼。」就這樣在物資貧乏糧食短少的情況下,兵敗如山倒,戰事一拖就是5年。

長沙戰役的失利漢奸走漏了消息

原本把握好長江的漲潮與退潮的地利與時機,是長沙戰役最關鍵的所在,不料,漢奸把消息走漏給日軍,對這場戰爭更為不利。7月9日凌晨和弟兄班長摸哨到日軍部隊,取走7艇重機關槍並對日軍瘋狂射擊,事後才知道身中10發子彈,「當時就像死去了一樣,甚麼都不知道,只聽到部隊長下令務必要想法救活。」

小土匪救了孫立人得免一死

住院療養期間,陳誠是18軍軍長和一些行政長官來了,蔣夫人和孫立人在旁囑附一定要好好癢病,才知道身上有十七、八個傷口,傷口處都是些小碎骨,醫生們拿著紗布從前肩傷口處穿過後背來回拉扯,說是要把這些碎骨清出來,我痛得幾度昏過去。

孫立人安慰我說:「我有希望,你也有希望」,原來孫先生也在這間醫院養病,這奲才起來有個人身受重傷央求說,請補給我一槍吧!「我當時沒理他,只一個勁兒的把他背下了山,原來這個人就是孫立人。」

孫立人還說,「你搶了日軍的七艇重機關槍,本來要槍斃你的,小土匪……」原來「我小土匪的綽號來源於搶了日軍的七艇重機關槍,這會兒命真的拾回來了。 」

在醫院住了28天總算康復,長官贈送的慰問金4箱4000元和1箱1000元的袁大頭(當時的錢幣),因物資貧乏也沒甚麼好買的,後來都送人了,直到回到軍謍,鏖戰了20幾天第三次長沙會戰已經結束,這時軍隊奉命撤退到緬甸。

民國30年2次世界大戰爆發,32年日本轟炸珍珠港,18軍奉命支援雲南,「我帶著一連部隊歷經千里跋涉,舉步維艱的,攀登來到喜瑪拉雅山的啞口,海拔約7000公尺,在這裡度過了一段很艱難的時期,及至34年日本投降,驚聞抗戰勝利的喜訊,我們回到了廣州。」

中國人的苦難才趕走了豺狼又來了虎豹

抗戰結束後,民生凋敝、滿目瘡痍,百廢待舉之時,共產黨趁機到廣大農村擄掠擴張勢力,不好的消息從東北傳來,說是毛擇東和林彪領著八路軍 (當時國人有好人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觀念,而以八路軍來稱呼共產黨的部隊) 在東北竄起,他的部隊從廣州到汕頭坐船過了12天才到達大連,營隊被安排駐紮在八號倉庫,裡頭只有麵粉沒有米,日子只有將就著過。

見證共產黨的假惡暴

1.假—哄騙技術高明挑撥百姓與中央軍

中共是這樣幹的,共匪到了鄉村向村婦借針線(針線誰家沒有呢!) 用完了他會說這線多少錢?把錢欲給村婦,如此容易買動了人心,還反過來問老百姓說: 中央軍如何?對你們怎麼樣。

待到後來見到他們四處殺燒擄掠才識破共匪的喪心病狂,但是老百姓已經後悔也來不贏了。只有苦在心頭,口難開。

2.惡—孩子充軍戰死沙場只有六個月糧給帖補

民國71年回大陸探親,老家仍是在西湖邊的連棟住宅,如今離家25載,卻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出來应門的人說主人早已不在,屋子裡住了12家人,歸人民公社所有,你要查家人下落,到戶籍處查察需費用70元。

『我當是人民幣70元,卻沒想到要的是美金』當時口袋裡只有100美元,那人說沒錢找,就這樣不找了。戶籍簿裡有張夾頁,上面記載我的兩個兒子被派支援越戰,戰死沙場。在家裡的媽媽只得了6個月的米糧,後來沒的養活自殺了。

3.暴—喪心病俇的紅衛兵活埋我家八口

民國72年沈昌富馬戲團在台北上演很轟動, 沈昌富的大女兒是妹妹的結拜姐妹,她透過軍中廣播電台找到了我,並告訴我這麼一則聳人聽聞的、想都想不到的劫難。

「我們家族在杭州經營金華火腿算是旺族了,文化大革命初期百姓就認知往後的日子不好過,家人分批每人帶著20兩金子到香港,共匪也跟蹤來到香港,在落腳處家人個個被扣押回杭州,紅衛兵挖了個大土坑活埋了我家8口人。」他心痛無以復加的說道。(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