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吉爾吉斯動盪 中國石油西進策略受制

【大紀元3月27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季寬台北特稿)吉爾吉斯政局不穩,觸動中國敏感神經,中國深恐美國進一步增強對吉爾吉斯的影響力,在地緣和能源戰略上,對中國形成遏制,使得中國拓展油源的「西進」策略受阻。

中國的憂慮掛在外交系統人員口中。發言人劉建超三月二十五日在北京表示,中國密切關注吉爾吉斯的局勢發展;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中國前駐俄羅斯大使張德廣說,吉爾吉斯的和平、安全與政治穩定,對於上海合作組織所在地區的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的憂慮也印在媒體的報導上。香港文匯報二十六日指出,美國要控制吉爾吉斯,目的之一是為了遏制中國,封鎖中國的中亞能源通道,因為美國已把中國視為全球競爭對手。吉爾吉斯與裡海的產油區相距不遠,對中國而言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中國的擔心包括好幾方面:

首先,吉爾吉斯是新疆分離主義成員活動的傳統基地,中國對吉國亂局是否會導致疆獨乘勢而起戒慎恐懼。

其次,吉爾吉斯政局的發展,可能會讓美國進一步向中亞推進。二零零一年十二月,北約為了支援阿富汗反恐戰爭,在吉爾吉斯建立了甘希軍事基地。這座基地部署的三十架飛機和近兩千名軍人,主要來自美國。

美國在中亞建立橋頭堡,對中國形成壓力。美國也一直想在吉爾吉斯配備預警機,深入偵察中國及俄羅斯內陸腹地軍事活動。

再次,吉爾吉斯資源不豐,但鄰近的國家卻是油氣富產區。中國的石油「西進」策略,包括從裡海地區輸入石油。而為了維護輸油管道安全,必須與吉爾吉斯擁有良好關係,否則石油管道安全將備受威脅。

吉爾吉斯位於中亞東北部,人口約五百萬,北鄰哈薩克,西接烏茲別克,西南是塔吉克,東南與中國接壤。其中哈薩克與中國的輸油管道已全線開工,將於今年貫通,設計每年輸油兩千萬噸,是中國開拓油源「西進」方案的重點。

中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在二零二零年將達到百分之六十,確保油源已成為攸關中國國家安全的戰略。中國的進口石油主要來自中東、北非和東南亞,據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指出,中石化集團近年全力向海外拓展油源。

例如與伊朗磋商,每年進口至少五百萬噸液化天然氣,並參與競標伊朗十六個新油田;在沙烏地阿拉伯參加東南部魯卜-哈利盆地的探勘招標;在科威特參加北部油田增產項目競標。中石化重點跟蹤評價的海外油氣項目中,裏海沿岸是重點地區。

裏海周邊的石油蘊藏量,有估計稱,達到三百億至五百億桶,雖然不及波斯灣地區,但已深受世界各國覬覦。美國早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就經由土耳其與亞塞拜然和喬治亞洽談石油管道問題,簽署了巴庫-杰伊漢管道工程協議,把裏海原油經地中海輸往歐美。

報導說,在美國一些戰略學者眼中,控制裏海地區,既可擠壓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又能左右阿富汗及西亞地區的局勢,還能增強美國在二十一世紀的能源安全,重要性可見一斑。

對於裏海的油藏,中國同樣不能忘情。儘管二零零四年爭取的海外權益油中,哈薩克二十五萬噸、亞塞拜然三萬噸、吉爾吉斯兩萬四千噸,都非大數量,但都位在裏海地區,這已是一個明顯指標。

至於爭取興建自裏海至中國的輸油管線,以及為維護油管安全而採取的外交等配合作為,也就勢屬必然。

如今,吉爾吉斯發生變局,反映了中國實施油源「西進」策略的風險和困難。美國已經挺進中亞,又拿下世界原油儲量第二的伊拉克,再加上發生在烏克蘭的「橙色革命」和喬治亞的「玫瑰革命」,美國正在日益成功的填補前蘇聯瓦解後的中亞及裏海沿岸的權力真空。

今後吉爾吉斯及中亞是否會悉數納入美國的民主範疇,「卡死中國的中亞能源通道」,對中國的能源和國家安全戰略都是重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