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長廊

【人物】孫少英用畫筆彩繪人生

【大紀元3月12日訊】滿頭銀髮、樂觀開朗的孫少英說:「人生退休才開始。」因此,當他從台視退休後,便選擇定居人文薈萃的埔里山城,「開始」了他的人生。他隨身攜帶畫具,騎著摩托車四處取材,用畫筆以寫生的方式紀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寫生畫家埔里居 藝術帶入生活中

埔里位於台灣地理中心,由於天然的環境和氣候得天獨厚,風景秀麗、景緻宜人,因而吸引不少文人雅士和藝術家來此定居,除了豐富的生態和傳統產業之外,更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

「寫生畫家」孫少英於年初出版了一本「畫家筆下的鄉居品味」,即以水彩描繪居住在埔里地區藝文界知名人士有品味的家。這是他定居埔里後陸續出版的第六本畫集。他表示:出版這本書的目的,最主要是要提升現代人對於居家的品味,把藝術帶入生活當中,哪怕是一個小角落,只要用心經營,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生於戰亂,原籍山東的孫少英,於1949年的少年時期隨國軍撤退來台,就讀復興岡學院藝術系(即政工幹校前身),有深厚的素描基礎,雖然主修油畫,卻偏好以水彩創作。個性樂觀開朗,水彩作品明亮活潑,素描線條流利洗鍊,充分展現他對生命的熱誠與豁達。

畫筆表心意 彩繪埔里情

先後於光啟社與台視擔任美術設計、藝術指導及美術組主管長達三十餘年的孫少英,對埔里有一份特殊的情懷,這裡是他太太和兩個女兒的出生地。因此,退休後選擇埔里定居,住進岳父的空屋,成立工作室,奉行走到哪,畫到哪的理念,隨身攜帶畫具,用寫生的方式紀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孫少英用畫筆捕捉埔里的湖光山色、鄉居野趣,把生活週遭的人事物,隨興而灑脫的呈現在畫紙上,足跡遍佈山城的每一個角落,從而出版一系列的畫集,包括:從鉛筆到水彩、埔里情素描集、九二一傷痕、家園再造 九二一重建寫生集。值得一提的是,孫少英的工作室也在九二一地震中倒塌了,他卻顧不得自己的財物損失,含淚走遍災區,用畫筆紀錄這場浩劫。



2003年孫少英接受日月潭風管處的委託,創作了「水彩日月潭」,為了捕捉日月潭不同風貌,經常在清晨或黃昏騎著摩托車往返埔里和日月潭之間,他喜歡「以真實做基礎,又有些超脫現實、接近夢境的純淨美感。」實地寫生的方式將日月潭的靈秀景緻呈現在畫作裡。





人生退休才開始 心境開闊無負擔

雖然在台北工作期間,業餘時未曾間斷創作,並多次舉辦個展和參加國內外邀請展,孫少英卻覺得真正能夠心無旁鹜的從事美術創作是定居埔里之後。因此,他認為:人生退休才開始,因為沒有工作壓力,心境開闊無負擔,有許多得意的作品是退休後畫的,而且發現自己一直在進步。

已年逾七十的孫少英,雖然滿頭銀髮、身體卻十分硬朗,待人誠懇熱情、平易近人。隨他習畫的黃小姐表示:孫老師個性隨和,教畫認真親切、有耐心,學生上課如沐春風。好友鄧先生則最敬佩他做事認真的態度,畫一個地方常要騎著機車跑好幾次;而且好學不倦,喜歡看書,像海綿一樣吸收知識,還有一顆淳樸的心。

1999年的九二一震災中,孫少英用心經營多年的畫室被震毀了,他並沒有灰心喪志,反而積極參與重建工作,用畫筆紀錄災區的傷痕和再造,樂觀豁達的人生觀讓周遭的朋友敬佩。他認為:人生只有病痛擺脫不了,其他沒有任何痛苦放不開的,所以他總是生活在愉悅中,隨時笑臉迎人。



美術創作難速成 打好基礎是根本

和多數傳統藝術家一樣,孫少英對目前社會充斥所謂「現代派」的藝術無法認同,對學校美術教育忽視基礎訓練,一味追求創新、獨樹一格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不願花工夫做練習、講求速成的現象感到憂心;他認為正統藝術課程一定要打好基礎,沒有深厚的基礎畫不出好的畫。

孫少英上課時要求學生必須學好素描,因為那是所有美術創作的基礎。他表示:美術應用的範圍很廣,許多行業都涉及,所以美術教育一定要重視基礎訓練。而動畫是美術的最高境界,融合了傳統的畫功、設計分鏡、動視和編劇,難度極高,如迪士尼、宮崎駿的作品即是上乘之作。

面對社會的種種亂象,孫少英並不悲觀,他覺得好人還是很多,所以這個社會不會走到絕境;同樣的,雖然目前現代藝術佔主流位置,但真下工夫的人仍然不少,只是不被重視,所以不用擔心,過一段時期後,有識之士會深思,重新肯定傳統藝術的價值。@

大紀元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