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故事 第一單元〈2〉

立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960
【字號】    
   標籤: tags:

課文 1.2
苟 不 教 ,性 乃 遷 。
gǒu bù jiào xìng nǎi qiān
教 之 道 ,貴 以 專 。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譯文) 如果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會改變。教育好人的根本方法,最重要的就是專心致志,始終不懈。

(註釋) 1.苟:如果;假如。
      2.不:不是;不做。
      3.乃:於是。
      4.遷:遷移,改變。
      5.教:教育。
      6.道:方法,道理。
      7.貴:可貴;珍貴。
      8.專:專心致志。
(故事)      
鐵棒磨成針

  古時候,有一位姓李名白的小男童,他天資聰明,看到不懂得事情,總喜歡問為什麼?

  李白每天去學堂上學,因為他天資聰明,教書先生不但很喜歡他,還常常誇獎他.漸漸地李白驕傲了。曾有一段時間,他時常逃學。

  有一天,他逃學在外面,一邊走一邊玩。突然,他看到前邊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塊大石頭旁,在石頭上正磨一根鐵棒。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問老婆婆在做什麼?老婆婆的臉上帶著慈祥的笑容,溫和的告訴他:「我正在磨一根繡花針。」李白驚訝的問:「這麼粗的一根鐵棒,怎麼可能磨成很細的繡花針呢?」老婆婆又和藹地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專心致志,鐵棒必能磨成針。」並以此教育李白,只要持之以恆,必會成功的道理。李白聽後很受啟發。

  從此以後,李白刻苦用功的學習,終於,成為著名的詩人,一代大師,留名萬古。@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原文】“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 【原文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 】《三字經》裏有“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說的是生於東漢末年的孔融,性情寬厚容上,他四歲的時候,就懂得禮讓兄長的道理。
  • 孟母因為很注重小孩的幼年教育,所以才會注意到自己的孩子因為不良環境的影響,在行為上有了偏差。為了讓幼年的孟子能將心思放在學業上,曾經搬了三次家,留下“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個有益的幼兒教育故事。
  • 《三字經》出自宋元之際寧波大學者王應麟之手。是中國古老的兒童啟蒙用書。它流傳了數千年,已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這本書凝集了數千年的文明歷史和傳統的倫理文化。近幾年,《三字經》已被聯合國文教組列入了《兒童道德叢書》。
  • 孔子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辭辛勞的周遊列國。這一年,他正準備到楚國去,卻在陳國和蔡國的邊境,被兩國的軍隊包圍了七天。在荒郊野外,糧食耗盡了。
  • 只見孫武威武的站在原地,他嚴肅的對宮女說:「戰場上,士兵紀律弄不清楚,號令不熟悉,這是將領的過錯。」接著他沉默了一下,繼續說:「但現在已經解說的得清清楚楚,卻不遵照號令行事,那就是軍官和士兵的過錯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