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中國解體 威脅更大

【大紀元2月6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文集華盛頓特稿)中國選擇「和平崛起」這個字眼,顯示中國注意到它的崛起對他國可能帶來的威脅,希望用「和平」來化解這種憂慮,後來發現連「崛起」都會造成威脅印象,因此改用「和平發展」,希望進一步減輕外界疑慮。但無論如何形容,中國正在崛起都是個事實。

亞洲門羅主義 中國排美策略

中國化解外界疑慮的主要對象,當然是當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強權─美國,美國也注意到中國崛起可能帶來的問題,智庫學者對中國崛起有很多的討論,見解角度、因應對策各有不同。

美國智庫學者所關注的首要項目,當屬中國崛起會不會威脅到美國的利益和安全。芝加哥大學政治系教授米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認為,中國越來越強大,可能會像美國主宰西半球一樣的主宰亞洲,並儘可能擴大與鄰邦之間的實力差距,特別是日本和俄羅斯。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里辛斯基也認為,中國和平崛起必然會擴大中國區域角色,使日本的影響力和美國的勢力相對降低,過程中難免會引起摩擦,但中國還沒有與美國發生嚴重衝突的本錢。從戰略角度而言,中國大約只有二十四枚可以打到美國的洲際飛彈,和美國的核子實力不成比例。即使是與美國打一場有限戰爭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打有限戰爭也必須有取得政治目標的實力,但中國很容易遭受美國封鎖,海上貿易、石油進口無法進行,中國經濟會癱瘓掉。

美國智庫學者認為,中國可能採取類似美國〈門羅主義〉的作法。米斯海默表示,強大的中國可能會想要將美國勢力逐出亞洲,中國可能會提出類似〈門羅主義〉的主張。

目前在喬治華盛頓大學伊略特國際關係學院席格爾亞洲研究中心擔任客座研究員葉胡達(Michael Yahuda)也指出,中國一方面將勢力伸入美國後院的拉丁美洲和非洲等世界各地,製造新的問題,同時也有意採行自己的〈門羅主義〉,將美國勢力排除在區域之外。中國新的安全概念和外交概念是降低美國在區域的角色分量,但東南亞國家在改善與中國關係的同時,可以不疏遠美國。

米斯海默表示,中國大概不會去尋求足以征服其他亞洲國家的軍事優勢,雖然這種可能性永遠存在,但比較可能的是像美國一樣做鄰邦的老大。取得區域霸權,大概是中國奪回台灣的唯一方式。但從歷史的角度看來,美國不會允許中國成為亞洲的區域霸權,因為美國有決心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強權,不會容許其他競爭者存在。因此美國料將努力圍堵中國,使中國無法在亞洲稱霸,就跟冷戰時期美國對付蘇聯一樣。

米斯海默表示,很多證據顯示,印度、日本、俄羅斯,還有新加坡、南韓、越南等中國的鄰邦很擔心中國崛起,正想辦法加以圍堵。這些國家最終會加入美國所領導的聯盟來制衡中國,就跟冷戰期間英、法、德、義、日,甚至中國都聯合美國圍堵蘇聯一樣。

中國攻台問題 美國可能介入

不過,目前擔任華府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信託人且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學院擔任美國外交政策教授的布里辛斯基指出,中國若想將美國逐出亞洲是做不到的事,更何況美國勢力如果退出東亞,日本大約只要幾個月的時間即可發展出核子嚇阻能力,擴大軍事實力,中國大概不會樂見這種結果。

智庫學者也認為,如何處理台灣議題,將是中國崛起過程中的重要因素。葉胡達指出,北京對台灣議題的處理方式是中國崛起的一大障礙。北京在其政治和外交議程上將台灣擺在越高的位置,就越會升高區域緊張和美中關係緊張,而危及中國的主要目標—經濟成長和發展。況且,將台灣列為優先事項,提高統一的期望卻很難實現,對外會促發敵意,對內會造成經濟衰退,甚至可能使共產黨政權垮台。

葉胡達表示,但如將台灣問題擺在議程較低位置,則可能引發民族主義者和軍方的反彈。中國沒有立即的軍事威脅,只有台灣議題能使軍方有理由要求大量的預算和進口高科技武器。台灣議題也讓軍方在決定中國最終國家優先事項順序時能有重要的分量。中國政府面對的是兩難的情況。

他指出,中國領導人希望外界將中國崛起視為和平的崛起,不會認為中國像當年德國和日本崛起一樣會對他國造成威脅,不過中國對台灣的立場威脅到這個目標。不管美國對中國持續取得先進武器如何反應,北京對台灣和鄰近水域的武力威脅也會威脅到中國的鄰邦。北京如果少用威嚇,多對台灣人民提供有吸引力的誘因,將可減少中國內外對中國未來的焦慮。

葉胡達表示,中國常說,為了台灣可以不惜任何代價,但台灣的經濟正和中國整合,再過二、三十年,不管台灣人認為自己是誰,可能都已不重要。無論從任何客觀的標準看來,所謂「為台灣不惜一切代價」的說法都是瘋狂的事情。他問過中國學者,為何有這種說法?中國學者的回答是,因為中國的領導人不能讓人家認為在台灣問題上軟弱。葉胡達認為,這顯示出中國領導人的脆弱之處。

米斯海默則指出,以台灣控制東亞海路的戰略地位,很難想像美國和日本會允許中國控制台灣。但台灣如成為制衡中國聯盟重要成員,必然觸怒中國而引發北京和華府間的安全競爭。未來十年內,美、中為台灣開戰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卻是存在的。

對於中國攻台問題,布里辛斯基表示,中國渡海攻台的難度很高,況且不能完全排除美國介入的可能性,所以中國在台灣問題上最佳的戰略是不時製造緊張,升高國際焦慮,但不要做得太過火而引發衝突。他表示,中國是否能在達成政治目標的情況下攻下台灣,而不光只是摧毀台灣,大有討論餘地,但就算中國有此能力,還是要計算美國會不會介入,光這一點,軍事行動在政治上就不划算─除非可以根本不必考慮美國因素,但這個可能性不存在,因為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戰力仍無法與美國匹敵。

崛起構成威脅 潰散更加危險

儘管中國崛起可能對外構成威脅,美國智庫學者也指出,真正的問題是中國萬一因為嚴重的內部問題而潰散所可能造成的危險。布里辛斯基指出,中國已進入一個必須面對嚴重內部問題的階段,這個階段危險性會升高,現在問題在於中國可能會在暴亂的情況中的潰散。

葉胡達也指出,最危險的事不是中國的威脅,而是中國解體。中國內部很多問題如何解決,是個大問題。美國不喜歡共產黨,但除了予以包容而協助中國穩定之外,似乎沒有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