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瑩剔透 玻璃細工雕塑

專訪新竹玻璃工藝家-許金烺
文:子嫣 /攝影:林子善、陳香芸
font print 人氣: 13
【字號】    
   標籤: tags: ,

「獨家秘方、恕不傳授?」那可不見得。在許金烺的眼裡,沒有什麼技術是不可以公開的,這也是他的教學態度,一掃過去藝師在教徒弟時總是留一手的陋習……

您可能曾經在市面上看過一些,像魚、鳥、馬等造型簡單、小巧可愛的玻璃工藝品,但是只有30公分左右的高度,輪廓造型、身體比例勻稱,肢體動作優美動人的小天使,您肯定沒有看過,因為這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玻璃藝術家許金烺的手工創作品。

初生之犢 嶄露頭角

在新竹土生土長的許金烺,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是得之於新竹 “地利” 的關係,才得以成為如此精湛的玻璃藝術家。新竹因盛產矽砂和天然瓦斯,而和玻璃有牢不可破的地緣關係,自日本據台時代起,新竹玻璃就相當聞名。在1960年左右,新竹玻璃工藝品的外銷數量曾占世界第一位,而當時正值青春年少的許金烺,不因年齡的限制,也勇起直追的趕上了那一波熱潮。

許金烺說:「差不多從13歲開始,因為經濟的關係,那附近又有玻璃的工廠,從十三歲開始進入到玻璃這個行業裡面,到十六歲的時候,才是我個人的工作室真正的成立。」

試想我們13歲的時候在做什麼?不就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國中生,滿腦子想的也不過是明天老師要考試了,書讀好了沒的問題嗎?而許金烺卻已經跨出他邁向玻璃藝術家的步伐了,從此他一心一意的用了四十年的時光,努力開創著玻璃的這一片天地,他具有現代人很難想像的忠誠度,和絕對的耐心跟毅力。

落實本土 名揚國際

十二年前配合全省一鄉一文化特色的推動,新竹把玻璃列為代表地方的文化特色,從此新竹玻璃開啟了全新的一頁;近幾年更推動繽紛熱鬧的新竹國際玻璃藝術節,吸引了廣大的民眾前往參觀;有了政府的支持以及地方的共識,許金烺更得心應手的優遊於廣?的創作空間。

數十年不間斷的在技法上研究創新,而練就了那一手精采的玻璃技藝之外,他更有寬廣的國際觀。許金烺說:「我們不只在技術這一方面鑽研,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想法跟創作,這一方面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我常常提到要有本土的創作方式,才能走入國際。」一心將玻璃藝術本土化的想法,讓許金烺很快的在國際間有了知名度,曾應邀至紐約、巴黎及日本瀨戶參加當地玻璃藝術展,民國八十九年時更被日本聘為日本全國玻璃製作協會的指導老師;屢屢受邀參加國際玻璃細工雕塑大展,許金烺的藝術成就早已獲國際玻璃界的認同。

許金烺就這麼一路風陋鶺R的走到這一步上來嗎?許太太談起當年第一次舉辦個展的經過:「文化局的主任邀請許老師辦個展,檔期就排下去了,大概一年半以後的時間,這中間,我們就要開始籌備到一定數量的作品了,那一段時間等於是我們有支出而沒有收入,那生活就感到拮据了,有時候要買材料,錢就籌不出來這樣子;我就決定說,我出去外面上班,許老師就在家裡做作品,為了要爭取更高的工資,做的工作就要比較辛苦了,甚至還去做四班二輪的,做夜班比較多錢嘛!(新竹科學園區的電子工廠上班)好不容易,許老師也完成了他的作品,我們個展也展了出來;但是我可能是年紀大了,這個生理時鐘調適的不夠好,所以我也就生病了!」 雖然許太太是帶著微笑述說著,可是我們可以感受到,因著這一股無怨無悔的支持力量,而導致一個工藝家的功成名就。

心無藏私 薪火相傳

已經打開了知名度的許金烺,有感於團隊的力量及營造一個整體環境的重要,身兼新竹市「風城玻璃藝術家協進會」理事長,不遺餘力的努力推廣玻璃藝術,除了在自己的工作室教學之外,還在當地的大學及社區推廣,全力投入培育玻璃人才的行列。

從1995年的時候,許金烺就開班授徒傳授玻璃技藝,他認為技術是無國界的,沒有所謂「獨家秘方、恕不傳授」的妝嚏F許金烺說:「技術是國際化、公開化的東西,最主要的我希望學生們,能落實的、仔細的去觀察他們身邊的事物,自己心裡面的東西,那這樣的話他做出來,就會跟人家不一樣,就會跳脫模仿的過程,而表現出自己的創意。」他常常鼓勵學生們,除了學習基本的功底之外,更要自我創新,才能走出自己的路來。

他說他不管誰來學他都教,就是同行來學,他也教;在將近十年的教學時間裡,他教出了很多位傑出的年輕創作家,許金烺說:「我的理念還是沒有錯誤,就像2003年藝術節的時候,那個金玻獎的比賽,(我的)兩個學生都拿到了第@名,他們也很肯定我這樣一個想法跟做法。」

許金烺當場為我們示範燒製一個琉璃珠,十分鐘左右就完成了一顆精緻亮眼的琉璃珠,他直說很簡單,但就外行人看熱鬧的角度來看,怎麼樣都看不出簡單來。果然在教室中就聽到清脆聲一響,有一個學生當場就破了一個作品,所以他又補充說:「新手上路是被玻璃玩,而不是玩玻璃!」還真得需要相當火候才能「玩玻璃的」。

燃燒一把1000度的火把,在冬天可能不錯;可是在攝氏30度以上高溫的夏季,那可需要有承受高溫的耐力、毅力;但熱愛琉璃珠的師生們並不以為苦,邊流著汗邊說這是減肥的好方法。在燃燒的烈焰裡,技術、理念與文化就這樣薪火相傳。

**************

琉璃珠小檔案

琉璃珠的起源甚早,在西元前2500年於伊朗、埃及等地的出土文物中均有發現;在中國則發現於春秋時期,《韓非子》的“楚人賣珠”、《史記》的“呂不韋”等史冊中都清楚的記載著琉璃珠的事跡。早年的琉璃珠大都是以宗教信仰、祭祀用途為主,也有用在貴重的用品上的,例如從越王勾踐及吳王夫差的出土文物中,都發現在他們的劍上有著半透明的琉璃珠劍飾,由此可見琉璃珠在歷史上留下的印記。

琉璃珠有很多古老傳說典故,可以淵源流長的追溯到遠古的時代。在敘利亞、西亞那一帶的琉璃珠也有好幾千年的歷史;早期在中國是一種陶胎琉璃珠,珠體是陶的,表面附著一層薄薄的琉璃層,叫陶胎琉璃珠;琉璃珠本來在佛教裡面,列為七寶之一,那佛像上的項鍊的佛珠,也有琉璃珠;台灣的原住民的琉璃珠,他們說有也一千多年的歷史了。

許金烺說:「其實我們有幾種看法,來看什麼叫琉璃。第一點有人提到,古代玻璃稱琉璃,近代的稱玻璃,用年代的計算。另一種說法是不透明的稱琉璃,透明的稱玻璃,但在同一個玻璃素材裡面,它有透明和不透明。還有一種說法,附著在陶瓷上面我們稱它琉璃,沒有附著在陶瓷上我們稱玻璃,那附著在金屬上我們稱琺瑯,也有這樣的一個說法。」許金烺笑談玻璃和琉璃的異同點。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舍維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僅僅是一座雄偉的城堡古蹟,更是一座實實在在的家庭住宅。這座城堡座落在法國中部羅亞爾河岸的一個美麗山谷中,是一個活生生的博物館,展示著過去法國家庭生活的樣貌。
  • 瓷器的歷史大約可追溯至兩千年前的中國。瓷器是一種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嶺土(kaolin)(一種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種礦物)以高溫燒製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為西方的遺產。14世紀時首次從中國傳入歐洲。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1940年代後期,儘管世界逐漸從二戰的破壞中恢復過來,但有些傳統藝術和文化的元素卻逐漸被削弱了,傳統藝術中的真、善、美價值漸趨式微。
  • 聖約翰大教堂擁有雕刻精美的外觀和雙排飛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無疑問是晚期哥特式建築。教堂長377英尺,寬203英尺,白色拋光外牆上裝飾著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戶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飛扶壁。飛扶壁上妝點超過95位十九世紀荷蘭人物。一旁簡約的紅磚羅馬式塔樓與哥特式裝飾風格的大教堂形成鮮明對比。
  • 富維耶聖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與巴黎聖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樣,都是為了遏止社會主義公社的發展而建造,標誌著回歸宗教與傳統。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能成為精神生活和學習中心,以培養智慧、文化和修養等領域為宗旨。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涵蓋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圖書館、學校和醫院,還有西班牙王宮,是一個龐大的建築群。
  •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 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Alabama State Capitol)位於阿拉巴馬州的蒙哥馬利(Montgomery),其令人印象深刻的門廊(portico)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設計,是該議會大廈特色。阿拉巴馬州議會大廈與其它州的議會建築類似,都是坐落在小山丘上,俯瞰整個城市。
  • 博物館研究古董盒子並不是看裡面是不是還裝有原來的東西或已空無一物。學術上打開古董盒子的目的是研究盒子的材質、形狀、功能和美感的歷史背景和故事。古董盒子的外觀自成一格,至今仍吸引人們觀賞,想一探究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