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中央社新聞小百科:京都議定書

【大紀元2月1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十六日綜合報導)歷經多年延宕,象徵人類遏止地球氣候暖化決心的京都議定書,台北時間今天下午一時正式生效。過去兩百年來的工業化排放數量龐大的溫室氣體,導致地球氣溫升高,海平面亦持續攀升。科學家不斷警告氣候暖化可能造成毀滅性災難,議定書便是在這樣的氛圍下應運而生。

聯合國一九九七年於日本京都召開防止全球氣候暖化國際會議,與會各國政府會中提出京都議定書這項協定,希望能以一九九零年為標準,在二零零八年至二零一二年的五年內,降低包括二氧化碳在內六種溫室氣體百分之五點二的排防量。根據聯合國表示,目前已批准議定書的國家已達一百四十一國。

議定書的生效歷經漫漫長路。根據議定書規定,必須獲得五十五個國家批准,並獲得代表已開發國家最少百分之五十五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國家的支持,京都議定書方能生效。從一九九七年提出開始,一直到去年十一月俄國批准,議定書才達到兩項要求,產生法律效力。

根據聯合國際後變化綱要公約的精神,認為富國應作為表率,因此並非每個國家均以削減百分之五點二為目標,例如歐盟就設定百分之八的削減量。

全球最大二氧化碳排放者美國對議定書的掣肘,不啻為議定書能否發揮功效的最大隱憂。二零零一年布希總統甫上任,隨即以「議定書代價過於高昂,危及美國經濟」、「對開發中國家不加設限,不甚公平」為由,悍然退出京都議定書。

然而,議定書的生效似乎也展現出另一番商機。歐盟上月起設立新市場,提供一萬兩千家工廠及發電廠二氧化碳配額交易。目前二氧化碳的價格為每公噸九點二五美元。隨著議定書生效,強力要求參與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配額交易將成為彈性做法,供可能超出排放量的國家購買配額,也可讓未超出排放量的國家拋售配額,達成兩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