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壓力醫言難盡 找尋抒發出口

【大紀元2月1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羅碧╱台北報導〕「醫師動手打人是不對,但醫師也是人,請不要把我們當成軍人或聖人看待,這樣愈來愈沒有人要當醫師…。」

一名醫學中心急診室主任昨天沈痛地籲請民眾,不要用高標準看待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師打人事件,也不要因此就抹殺醫師救人的本質。

這位不願具名的醫師表示,現代人的壓力大,就連醫師也不例外,尤其是在面對生死關頭時,一個判斷錯誤,可能就會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所以現在有些醫學中心及急診科在面試醫師時,都會問應試者是如何紓壓?因為減壓做得不好,是無法應付每天的壓力及挑戰的。

「運動」是很多醫師鍛鍊身體、紓解壓力的方法,像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楊泮池選擇游泳、亞東醫院院長朱樹勳是慢跑、台大內科教授許金川喜歡爬山、署立新竹醫院胸腔外科主任商東福練太極門氣功等,也有醫師從宗教信仰中,得到支撐的力量;或是用彈鋼琴、拉小提琴、畫畫等創作中,忘掉煩惱;此外,也有醫師是藉助和朋友聚會小酌,發發牢騷來紓解壓力…。

台大醫學院外科教授張金堅認為,只要是人,難免就會有情緒,像醫師工作壓力真的很大,但是不管怎麼說,動手打人總是不好,臨床上,確實有些病人或家屬是不管怎麼說,都難以溝通時,他就會先離開不愉快的場合,讓自己冷靜一下,並透過社工人員、護理人員及其他陪病者勸說,讓當事人明白這樣做,其實對病人是比較好的。

國泰醫院精神科主任張景瑞說,臨床上,有太多病人的遭遇真的是很慘,所以他常在聽病人及家屬的故事後,深深體悟到沒有什麼事情是過不去的,也沒有什麼好計較的,所以原本他在大學時代是少年白,滿頭白髮,但是現在年紀大了,反而頭髮變黑了,同學還以為他去染髮,其實是心境轉換了,有時多替別人想想,日子就不會那麼難過及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