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凌鋒:中國快速成長威脅拖累台、港資

【大紀元11月14日訊】自從中國經濟開始高速增長後,「大中華經濟圈」的呼聲此起彼伏,被認為是有百利而無一害,把中、港、台,乃至新加坡的經濟實力、外匯儲備等都「統一」起來,應聲而出的就是「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世紀」等等豪言壯語。於是當然也有人鼓吹台海兩岸經濟的「融合」,有些是出於天真的想法,有些是基於居心叵測的政治目的。

日前,一宗國際經濟事件為此潑下了冷水:全球最大獨立港口營運商的香港和黃港口和台灣的長榮海運,分別遭印度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不准競投孟買價值二億七千萬美元的離岸貨櫃碼頭項目。顯然,李嘉誠的港資與張榮發的台資都被印度當作「中資」了。香港已經被中共統一而成為中資還有話可說,台資被當成中資就好冤枉了。問題就在「大中華經濟圈」很容易被認為是「一個中國」,至少龍頭就是中國。

由中國國營企業投資海外重要項目而引起有關國家的緊張,典型的是幾個月前的收購美國石油公司優尼科事件,以及再早幾年收購美國的環球電訊公司。緊張的豈是美國?中國要收購俄國、哈薩克斯坦的石油公司,也是被拒絕或一波三折。

至於牽涉到港資的,也不是第一次。一九九九年,和黃為了投資巴拿馬運河的管理權,就引起美國強烈反應;本月七日,美國總統布希還與巴拿馬總統馬丁杜里荷討論中國要參與開拓巴拿馬運河的問題。但是明顯涉及台資的,可能這次還是第一次,但不會是最後一次,特別是兩岸政經關係日益密切的情況下。

為何外國對中資(港資、台資也被捲入)這樣緊張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

第一,中國經濟崛起伴之以軍事崛起,而且不斷放出好戰言論,勢必引起其他國家對自身安全的顧慮。

第二,中國政治對經濟的無孔不入,使中國的對外經濟活動充滿政治色彩而引發其他國家的不安。

第三,中國經濟以國有企業為主,國家對國企擁有完全的支配權;即使民營企業,也因為一黨專政的政治體制而必須俯首聽命,即便在中國有大量投資的港資、台資,中國對他們也有相當影響力。

在九○年代初期,和黃投資上海港口碼頭,即使朱鎔基親自拍板可以擁有五成的股權,執行時還困難重重;那時和黃收購英國的菲力斯杜港碼頭反而完全沒有問題,現在和黃在英國對事關「國家安全」的投資也還沒有問題,到底英國是香港原來的宗主國,但是以後會如何,就很難說了,可能要看中國的表現了。

中國在印度碰壁不是第一次。九一一後,中國背景神秘的華為集團在印度的辦事處就被印度政府一度封閉,因為它與賓拉登集團關係密切,在阿富汗為神學士集團架設戰略電信網路,助恐怖分子為虐。

二○○一年華為在印度正式成立了研發中心,招募了一千名員工,其中百分之九十不得不是當地員工,這是華為在國外最大的研發中心。但是在兩三個月前,華為新一輪增資印度市場六千萬美元的計畫還是被印度政府暫停審批。再早一些,華為欲以十億八千萬美元收購英國老牌電信企業馬可尼,也一直未能取得進展。印度和英國都與中國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由此可見這個「戰略夥伴」有多虛偽。

為何民主國家對中國充滿警覺?當然與中國的「形象」有關,而這個形象與它的專制獨裁流氓本質是分不開的,即使百般化裝也難掩蓋它的本質;或者可以騙人一時,卻難以永遠騙人。目前「中國威脅論」的蔓延,不是別人對中國的妖魔化,而是中共在得意忘形時自己妖魔本質的暴露。在這個情況下,與中國關係太密切的港資、台資,難免因為被中國染紅而引起外國的警覺,從而影響他們的海外投資。而這種警覺會因為中國霸權的日益囂張而加強,特別是一旦中國的戰爭狂人挑起戰爭時,這些公司會因為與中國的密切關係而遭殃。此外,中國傾銷產品等問題日益引起的國際糾紛,也會影響台資、港資。因此台、港企業在與中國獨裁政權打交道時,必須掌握好分寸。

當然,中國將來也會運用如同TVBS那樣在海外註冊公司而混浠視聽,然而這遲早是要被揭穿的,其他國家也不會像台灣那樣忽視自己的國家安全,甚至還有內應。這點台灣自己需要檢討。@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