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馬建: 文學傳統與中國政治

【大紀元10月9日訊】中國是古老的詩歌大國,它的文人思想,是文明古國的證據。但在今天,中國的政治不能成為人們可以賴以生活的制度,相反,政治只是權力本身了。

那麼,文學中的人文意識和道德意識就必然成為語言思考的一部份,成為見證時代和人的內心的反叛精神,寫作意識大多是見證他所生活的社會。曹雪芹的《紅樓夢》就包括了清代的社會政治。

政治也是人們在社會上去實踐人生的工具。當進入二十一世紀時,民主社會解決了人與權力的敵對關係。政治成為人們生活和思想的保證,儘管民主不代表富有,它僅代表了過怎樣的人生由你自定。但專治是集團對所屬的人民施以權力,人民是地,統治者是使用者,不是人人平等的問題,是人民根本不算人,還是土,餵尿餵化肥都是統治著的決策而已。人生的權力隨時被取消,包括權力者本人,因為他們也是人。

當人們不滿意自己和社會的生活時,就去尋找一個舞台來實現自己。而文學創作的終極方向就是尋找這個舞台,以反襯政治社會的缺陷,令執政者尷尬,以至封殺。

作家的人生樂趣是來自對語言和思想的表述。故事是來自身邊或自身處境的反省。作家的職業不是玩語言,而是與自己和他人溝通,是在現實生活中創造真實的人的精神。

一個好的作家都是真實地再現了他的時代精神。文學家、思想家柳宗元,更認為文學的根本目的是:明道。以文載道就是文學。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文學等於見證歷史以明鑒。

這種與政治權勢的反叛精神,把作家和御用庸才一刀斷開,哪怕他們講了差不多同樣的故事。

一個惡人控制一切的社會不會是個好社會,一個對惡人惡事不出聲的作家不是個好作家,因為文學的美感來自作家,而文學的力量是來自百姓。兩者的溝通才達到了文學的真正的精神。這也是文學與娛樂作家的區別。

商人、技術專業人士或文化娛樂人士,都無法感覺到這種思想鉗制的痛苦,因為他們無需思想。只有被專制害了家屬,才會感到專治的恐懼,也只有思想者才會為社會不公表示出抗議,才會如詩人政治家屈原那樣去質問一切。

當晉代的田園詩人陶淵明政治理想破滅歸隱了自然,但他仍面對社會現實,追求平等的理念。憂國憂民的詩聖杜甫,把詩與政治溶為一體,他的作品現實到可以成為唐朝的詩史了。

宋代的女詞人李清照以憂國著稱,她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一直是做人的楷模。

南宋詩人,散文家陸游,更是以國破家亡,壯志未酬為創作激情,詩行裡充滿了政治。北宋的文學家王安石,更是十一世紀的政治改革家。

難道這文學傳統不正是反叛專治政治而傳給了中國人嗎?

難道中國文學傳統就喪在共產黨的專治手中,中國思想就這麼停止下去?三國時期的文學家嵇康,崇尚老莊的逍遙空靈,但面對強權直言不諱,寧死不屈,被殺之前,還用琴彈了一曲《廣陵散》,用藝術生命衝撞了政治。

但比起北大的女詩人林昭,她在獄中只能用發卡插破皮肉用血來寫詩,槍決前也沒有琴彈。今天這政治環境是不是太倒退了。

今天,有詩歌傳統的中國幾乎沒有人寫詩,也沒有人教詩了。中國的大中小學沒有詩課。相反,詩人不斷地被抓進監獄。

從共產黨的發起人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到毛澤東的「文學是政治的工具」,共產黨先把文學當成革命的利器,掌權之後改為黨的傳宣工具,文學便己失去了人文傳統,成了沒有政治關懷也沒文學思想的印刷物品。

面臨政治壓迫,不能不抗議,被中國作家當成不務正業,談政治便不是好作家。他們連批判自我的激情都沒有,更不會給中華民族創造走向文明的道德勇氣了。

半個世紀過去了,中國人己經習慣了讀共產黨提供的精神食糧,而那些為黨創作的作家群體等於是黨的喉舌,只是以作家的身份被包裝了起來,更容易騙人。

名作家們都以「不談國事」為做文人的原則。那數不清的良心犯、政治犯、法輪功修煉者被關被殺,自然也就不會拍案而起,說句公道話了。

那麼,讀者必須面對的是誰離開了文學傳統,是誰迴避了政治,便是個政治選擇了。因為文學確實可以洞察人心,可以開卷有益或有害。我建議中國人罷讀專治文學作品,罷讀新聞出版不自由的任何報紙,做一位不與狼共舞的中國人。

共產黨的政治操控著國人的意識型態,把人變得都一樣了竟然會高興。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文化部、新聞出版總署以及下設的各省市宣傳部、文聯、作協、文化局和出版社、雜誌社和網絡監查站。這些組織的有效運作,己封死了中國人的頭腦。

一個好的政治是令人感覺不到的,也是打開心靈的空氣。

一個壞的政治,如同疾病與你同在,你可以不面對它,不治它,但它會令你活得呆頭呆腦,毫無光彩。

沒有文學的社會是有缺陷的社會,也是政治失敗的最大證據。

2005.10.4日

============

馬建美國演講日程

馬建美國演講日程

10月5日 耶魯大學東亞系

The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at Yale University

4:00 PM, Room 203, Henry R. Luce Hall, 34 Hillhouse Avenue

10月6日 哈佛大學東亞系

4PM,Common Room, 2 Divinity Ave, Cambridge, MA 02138

10月8日 紐約法拉盛圖書館

2PM,Room Lower Level A&B

4117 Main St, Flushing, NY

10月10日 芝加哥大學

Monday, October 10, 4:30 – 6:00 pm

408 Wieboldt Hall, 1050 East 59th Street, Chicago

10月12日 硅谷大學

7:30 PM,Room 225B,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Library (4th St. and San Fernando, San Jose),

10月17日 柏克萊大學東亞系

時間: 4:30 p.m.

地點: IEAS Conference Room, 2223 Fulton Street, 6th Floor

FORMAT: Colloquium, followed by reception

10月19日 新澤西州 如特卡大學Rutgers University

3PM,Graduate Student Lounge at the Student Center on College Ave,

Rutgers University(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