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溯源:姜

楚天 整理
font print 人氣: 35
【字號】    
   標籤: tags:

姓氏由來
  
姜(jiang1)姓有三種來源:
  
1、 姜姓來源於遠古的炎帝神農氏。關於這種說法,在許多文獻如《元和姓氏》、《說文解字》、《新唐書》中都有記載。《水經注》云:「岐水,又東逕姜氏城南,為姜水。」身為中國最古老的「三皇」之一的神農氏,出生於陝西岐山西南方的姜水河畔,於是他就於是以姜作為自己的姓,子孫世代相傳。姜姓與姬、媙等20個古姓均起源於公元前兩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會,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與姜同為神農氏後裔的還有以「齊、甫申、呂、紀、許、向」等8氏為姓的。而作為神農氏嫡系的姜氏後裔姜太公 ( 姜尚 ) ,封於齊國,為戰國七雄之一。後為田和所滅,子孫分散,遂為「姜」氏。
  
2、 源於有邰氏。據《詩經》所載,相傳周族始祖後稷之母為「姜嫄」,乃姜姓有邰氏之女。
  
3、 出自亙氏改姓。據《通志‧氏族略》所載:「亙庭昌唐上元中准制改為姜氏。」
  
姓氏分佈
  
傳說中的炎帝,號烈山氏,亦即神農氏。因生於姜水(今陝西岐山縣),便以姜作姓。姜姓在歷史的演進中分佈於華夏各地,在這個過程中也有的後裔改為別的姓氏。
     
商周:四岳是由姜姓的羌族發展出來的四支胞族,在和姬姓部落結成聯盟之後,他們與「子姓」商族平行發展。他們所結成的盟軍後來打敗了殷紂王,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春秋:春秋時代的齊國,就是以姜氏的後裔發展而成為五霸之一。齊國在齊威王時,便以姜為姓。
     
夏朝:炎帝后裔伯夷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縣西),建立呂國。另外姜氏後裔還建有申、許、齊等諸侯國。申國原居今陝西、山西間;許國在今河南昌東;齊國建都於今山東淄博市東北臨淄北。根據《史記‧周本紀》的記載,周族部落系古戎人的一支,為姜姓,也稱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肅省敦煌西),逐漸東遷,公元前638年遷至晉南,屬於晉國。
     
漢代:居住在今山東、河南的姜氏在西漢以前已發展成為關東大族,至西漢作為關東大族遷至關中,此後居天水(今屬甘肅)。東漢還有姜詩,廣漢(今四川謝洪縣南)人,發展為較為著名的一支。這說明漢代已有居住於今江蘇、四川的。唐代出現了九真(今越南清化省)姜氏。
  
唐宋:唐宋時期還有分佈於今河北、河南、江西、浙江、安徽、山東及廣東的。
     
明清:明清時期今山西、陝西、貴州、湖南、福建、湖北等省也有姜姓的聚居點。
  
姓氏名人
  
姜嫄:傳為有邰氏之女,「帝嚳」妃,周始祖後稷之母。於野外踐踏巨人足跡而生稷。見《史記‧卷四‧周本紀》。或作姜原。
  
姜尚:又名呂尚,字子牙。東海人。商末姜族的首領,周初齊國的始祖。武王伐商時為軍師,立了戰功,被封在齊國。他尊重當地風俗習慣,簡化政治制度,發展農業和漁業生產。使齊國成為西周的重要封國。民間稱為江太公。
  
姜維:字伯約,三國蜀漢天水冀縣人。本為魏將,後歸附蜀,為諸葛亮重用,任征西將軍。諸葛亮死後,繼領其軍。魏軍攻蜀,後主劉禪降魏,姜維被迫投降。後慾謀復國,事敗被亂軍所殺。
  
姜夔:宋饒州鄱陽人,字堯章,自號白石道人。因屢試不第,一生未仕。往來於鄂、贛、蘇、閩間,出入仕宦家,與詩人詞客交遊。死於杭州。工詩詞,擅書法,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清虛騷雅,對後世影響較大。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詩集》、《詩說》、《絳帖平》、《續書譜》等。
  
姜才:壕州(今安徽)人,南宋名將,以善戰有名。
  
姜立綱:字廷憲,永嘉人,明代書畫家。七歲能書,命為翰林秀才。天順中以法書行於天下,稱姜字。日本國門高十三丈遣使求匾,立綱書之。日本使者曰:「此中國惠我至寶也。」
  
姜宜:字五峰,如皋人,清代女書畫家。善墨蘭及竹石,工詩。嚐題其弟恭壽畫蘭云:「楚珮分嬃女,班香續大家」。
  
姜思周:字周臣,錢塘人,清代畫家。擅畫牡丹,鉤勒、設色俱佳。嗜酒,醉後逞筆,所作不輕易與人。曾急作一、二幅,付裝潢人郭華陽而索其酒資。@(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姓氏由來
      
    根據《元和姓篡》的記載,中國的曹(cao2)姓,最初是顓頊嬴姓的後代。綜合各種史料,曹氏的源流有三:
  • 姓氏由來
      
    金(jin1)姓有四種來源:
      
    1、 出自少昊金天氏。相傳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黃帝的己姓子孫,少昊死後被尊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學說,西方屬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稱號。他的後裔就有以金為姓的,稱金氏。
  • 姓氏由來
      
    嚴(yan2)姓源於莊姓。戰國時期,楚國一位君王叫侶,死後謚號「莊王」。他的子孫便以莊為姓,相傳到東漢時,漢明帝叫劉莊,他不讓別人姓名與他相同,令姓莊的人改為姓嚴。到魏晉時期,姓嚴的人中,有一部份又恢復了原來的莊姓。這樣,就出現了莊、嚴姓並存於世的情況。(見《通志.氏族略》)
  • 姓氏由來
      
    華(hua4)姓有三種來源:
      
    1、 源自子姓,以封地為姓。春秋時期,宋戴公子考父,受封於華,生息繁衍,以食采邑命姓為華氏。《名賢氏族言行類稿》載:「宋代公子考父食采於華,因氏焉。華督、華元、華定、華亥,並稱為宋卿。」他的子孫便以封地名為姓,世代相傳姓華。
  • 1、 出自姬姓,以邑為氏,或以國名為氏。周文王第15子畢公高受封於畢,其孫畢萬在畢國被西戎功滅後,投奔到晉國,成為大夫。因功,被賜魏地為邑,其後子孫以邑為氏,稱為魏氏。公元前445年畢萬的後代魏斯建立魏國,公元前225年被秦所滅後,亡國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形成魏姓最重要的一支。史稱魏姓正宗。
  • 姓氏由來
      
    謝(xie4)姓有三種來源:
      
    1、 謝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後代。相傳炎帝居於姜水畔,便以姜為姓。至商代有後裔孤竹君的長子伯夷與叔齊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後反對武王伐商,武王滅商後他們又逃到首陽山,因不食周粟而死,他們的後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繼位後封伯夷的後裔為申侯,稱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厲王時娶申伯之女為妃,生字為宣王,宣王繼位後,封母舅申伯於謝國,後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國滅掉申國。其子孫按當時的習慣以新都之邑名為姓,稱謝氏。望出陳留、會稽,史稱謝氏正宗。是為河南謝氏。
  • 姓氏由來
      
    戚(qi1)姓來源於封地。戚姓源於姬姓孫氏,起源於春秋時期,戚姓的始祖是衛中大夫孫林父。春秋時衛武公有個兒子叫公子惠孫,服的子孫稱為孫氏。惠孫的七世孫孫林父在衛獻公時任上卿。孫林父因在國內失寵,先後出奔晉國和齊國,衛殤公時歸國,受封於戚(今河南省濮陽市戚城)。當時,戚城是晉、鄭、吳、楚各國交通要塞,瀕臨黃河,有險可據,平原沃野,堪稱樂土。孫林父的支庶子孫戀居戚城,遂以封邑命姓,形成戚姓。後衛國滅亡,戚姓人逃往東海,形成望族。(見《姓譜》)
  • 千古謎團!幾百萬人人間蒸發,900年後重現人間?DNA檢測現端倪,真相到底是什麼?
  • 古人對於名是很慎重的,除了長輩、長官,一般是不可以直呼一個人的名,縱然是長官,也往往為了客氣或謙虛,也不叫部屬的名,再加上古代多為單名,如范蠡、文種、蕭何、張良、韓信……,單名很難稱呼,連名帶姓的叫,是很不禮貌的,所以古人幾乎都有字,前面說過古時男子加冠時、子女行筓禮時,由長輩為之取字。
  • 至於說到漢人的名跟字,就更講究了,因為姓或氏幾乎是從老祖宗時就有的(除了極少數改姓氏之外,幾乎都是由老祖宗傳遞下來的),但是名跟字卻是人生下來後才有的,所以取名的自由度比較高,但也不是漫無邊際盡挑些美的字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