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休閒

台灣鹽博物館開張 呈現曬鹽338年歷史結晶

【大紀元1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農曆過年前又有一家新的博物館開張!文建會主委陳其南說,籌設一家博物館應該先有硬體再有軟體,不過,這家位於台南七股的「台灣鹽博物館」,可是挾著超過十萬卷文獻文物的豐富館藏,「開門有物」有備而來的。

 台灣曬鹽三百三十八年,實行鹽專賣兩百多年,曾經擁有六千餘甲鹽灘面積,在這塊島嶼的政經史、人物史、地理史、勞動史及技術史留下深刻的印記,即使曬鹽產業已走入歷史,「鹽田風光」依舊是令人懷念的動人畫面。

 為了呈現台灣曬鹽三百三十八年的歷史結晶,台鹽自民國八十三年開始籌設台鹽博物館,先由蒐集資料與文物開始,直到八十九年才正式發包施工興建博物館硬體設施。不料,期間經過台鹽民營化,將鹽博館釋出減資成為國有財產,台南縣府接手後因缺乏預算,使鹽博館差點胎死腹中。

 文建會於去年年初撥款補助一千多萬協助籌備開館,爾後,鹽博館管理經營權也在幾經轉手之後以委外OT定案,由台鹽退休員工組成的民間機構「鹽光文教基金會」催生,成為第一個民間自費經營(政府不編列年度預算)的公立博物館。

 開館就有豐富館藏的鹽博館,建物總樓板面積共六千一百八十平方米,展場分布一、二、四樓,包括視聽室、特展室(鹽村劇場)、兒童探索館(四月開放)及五個常設展廳(台灣的鹽、世界的鹽、波蘭鹽礦體驗、中國四川井鹽、鹽與科學)。

 雖然館藏品是以台鹽產業史為軸,含括研究、氣候、歷史、財務、報表、通路、老照片、各式圖表、工程資料等,內容多有令人開眼界之處。其中也不乏有趣的小故事,如館藏三本《鹽斤偷竊檔案》,是早期官方對偷鹽者做的筆錄,每一則筆錄幾乎都是一段故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