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

金鐘獎座 過年前再等等

【大紀元1月1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九妹台北報導〕廣播、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已於去年十一月二十三、二十六日分別舉行完畢,事隔五十天,卻沒有一位得獎者拿到獎座,得獎人抱怨之餘不免質疑,主辦單位的辦事效率,未免太差了吧!

負責委託製作獎座的東森電視台昨天很肯定地說:「一月二十日以前,一定會完成獎座的製作作業,讓每位得獎者可以在農曆年前,把獎座陳列在家人面前。」

新聞局廣電處一科科長何吉森表示,由於金鐘獎座業務是委託製作節目的東森電視台,廣電處不便過問,不過,最近有得獎者反映遲遲未拿到獎座,已經催促東森台動作加快。

負責督導獎座製作的東森台副理賴秀貞昨天無奈地表示,由於去年電視、廣播金鐘獎舉辦的時間只差三天,獎座超過六十座,加上品質採高標準,一座獎項的單價是六千元(連運費),不但要鍍金,還要加上底座,製作過程費時費力。

以前承辦過金鐘獎的「廣電基金會」執行長林育卉談及獎座的製作過程,她表示,以往廣播、電視金鐘獎的舉辦相隔至少五、六個月,所以,獎座的頒給約在一個月內就完成。

對於這次金鐘獎遲遲未頒給得獎者,賴秀貞強調,廣播和電視金鐘獎的頒獎典禮太集中,得獎數量過多,才會延遲一些時日,希望本月二十日能讓所有獎座出爐,過年前給得獎者一個交代。

——————————————————————————–

金馬獎獎座 頒獎當晚全數送出

〔記者曹玉玲╱台北報導〕金馬獎獎座沒有延遲頒發的問題,頒獎典禮當晚,獎座就已經全數送出去了!

曾在金馬獎工作多年的專員符心怡表示,以往金馬獎得主的名字都是「刻」在獎座上的,但是刻字一定要等頒獎典禮結束後,不但得獎者無法立刻拿到獎座,金馬獎還要支出運送費用,因此近十年來,已從「刻字」改為「貼牌」。

金馬獎每年共頒出二十一項獎項,不過因為同一個獎項得主可能不只一位,例如當年「風中的小米田」原著歌曲就報了八個人,所以獎座都要以「最大數」的數量去訂做。

至於得獎者名字,金馬獎會請長年擔任設計製作的工作室,製作出所有入圍者的「名牌」,等到結果揭曉,再將銅製的金色「名牌」立刻黏貼至獎座上。由於強調「同步」、得獎名單不外流,因此得獎者上台拿的獎座都還沒有自己的名字,要到後台新聞中心以後,工作人員才會將熱呼呼、剛貼好「名牌」的獎座給得主。

至於未出席典禮的得獎者,則由上台代領的人負責送獎座,例如前年梁朝偉以「無間道」拿下影帝,便是由出資的寰亞老闆林建岳代為轉交。

金馬獎規定,每個獎項得主若不只一人,獎金要平分,獎座卻是人人都有。金馬獎最佳影片獎金高達五十萬,最佳導演、男女主角有十萬,其他獎項都是五萬,金馬獎座則要價一萬多元。

——————————————————————————–

金曲獎獎座 一個月內送到手

金曲獎跟金鐘獎相同,並非當天現領獎座。不過得獎者的獎座連同獎金,約頒獎典禮結束後一個月可以拿到,領的是現金支票,但是金額只剩八萬五千元,因為新聞局已經先幫得主扣除15%的稅啦﹗

民國七十九年的首屆金曲獎,可說是新聞局從民國七十五年舉辦的「好歌大家唱」活動延伸。從第八屆(八十六年)開始,新聞局將「唱片金鼎獎」與「金曲獎」兩種活動合併辦理,並重新設計獎項,第九屆(八十七年)還增設獎金,「出版獎」各獎項得獎者獲頒十五萬元,「個人獎」各獎項得獎者則是十萬元,讓金曲獎不但具榮譽感,更具實質意義。(文╱段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