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名築

乾隆盛世皇家造園藝術(二)

2、山無曲折不致靈,室無高下不致情

「乾隆盛世」皇家園林是以建築為主體,不論建築呈密集式還是疏朗式佈局,都是構成「景」的主體,建築追求形式美的意念,將園林建築的審美價值推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亦是皇家氣派的重要手段。「就園體的總體而言,建築的作風在於點染、補充、剪裁、修飾天然山水風景,使其凝煉生動而臻於畫意的境界,但建築的構圖美卻始終是協調、從屬於天成的自然美而不是相反」。乾隆在《塔山四面記》文中,闡述了這個設計原則:「室之高下如水之有波瀾。故水無波瀾不致清,山無曲折不致靈,室無高下不致情;然室不能自有高下,故因山構室者其趣恆佳」。

圓明園是以建築造型的技巧取勝,顯示了人對一般形式美法則的熟練掌握。園內15萬平後米的建築中,個體建築的形式就有五六十種之多;而一百餘組的建築群的平面佈置也無一雷同的,可以說是囊括了中國古代建築可能出現的一切平面佈局和造型式樣。但卻又萬變不離其宗,都是以傳統的院落作為基本單元。圓明園建築的內部裝修同樣堪稱集傳統裝修之大成,裝修多採用揚州「周制」,以紫檀、花梨等貴重木料製作,上鑲螺鈿、翠玉、金銀、象牙等,使外部造型絢麗精巧,內部裝修華麗精緻有機組合,卓絕的技能融於形式美的法則之中,可謂技藝溶合。

避暑山莊是以利用地形的技巧取勝,顯示了人對組織豎向空間這類特殊形式美法則進一步開掘,乾隆在《食蔗居詩》中闡述:「石溪幾轉遙,巖徑百盤裡;十步不見屋,見屋到咫尺」。即指在山嶽區經營建築,要保持山野趣,按照自然地貌尺度,僅在山脊和山峰的四個制高點上建本身體量較小的亭子,略加點染。

北京西郊玉泉山的建築佈置亦是如此。然在萬壽山則以密集式建築佈局來彌補、充實山形的先天缺陷,乾隆十分注重建築美與自然美的彼此揉合、烘托而相得益彰,便雍榮華貴的皇家建築亦不失樸實淡雅的文化氣質。

(资料来源: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