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學者評台灣電視史論文 指研究應深涉獨特民風

【大紀元9月1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18日電)當前新聞生態的挑戰與出路專題報導,台灣電視史寫什麼?該怎麼寫?政治大學新聞系副教授林元輝評論前年政大傳播學院主辦「臺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中發佈的論文集,他認為論文仍多充滿專家知識,而非觀眾之電視史;林元輝並認為,研究應進一步深入探討台灣獨特民風,才能具體呈現台灣電視轉變歷程。

林元輝即將於21日在福華文教國際會館前瞻廳舉辦的「當前新聞生態的挑戰與出路」─曾虛白先生新聞獎三十週年研討會中,發表「台灣電視史寫什麼?怎麼寫?–評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論文集」的論文。

論文中針對史考、史識、史評等幾個面向進行評論,總體而言,仍覺得這本論文集主要呈現的是專家電視史,而非觀眾的電視史。

林元輝在論文中提到,在研究之時加入本土意義的重要。如當今衛星電視科技不可謂不充分發展,何以臺灣之「太平洋世代衛星電視」仍有興衰?不由空間概念思索,何以臺灣有線電視事業興盛而衛星電視事業勢微?而衛星電視事業竟能在地窄人稠的台灣生存,自不能獨謂科技已突飛猛進所致,而應深涉臺灣獨特的民風與欲求。

他並舉例指出,如SNG現場直播之新科技,乃擴大報導天地之法寶,搶新聞占先機之利器,舉世無不用於快速報導,發掘真相,以促進新聞品質。台灣卻看不出此新科技有助於理解真相,反而常見記者面對鏡頭結結巴巴、報導內容則浮泛而膚淺、畫面又一再重複。

這些情形在「台灣電視四十年回顧與前瞻論文集」中並沒有分析,林元輝認為,論文集中充滿專家知識,難見廣告代理商、新聞製作群、戲劇製作群、電視工程師、政策制訂者、電視台經營者等六類身影和歷史面貌,更不見庶民的生命流轉與共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