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崛起中的印度新興市場 挑戰與機會兼具

【大紀元9月15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15日電)全球化經濟體系已經成型,台商利用中國大陸廉價勞力以壓低製造成本搶佔市場的商業模式,已面臨「逐成本而居」的惡性循環挑戰。印度,一個具廣大內需市場的明日之星,提供台商品牌營運與技術升級的試驗場,挑戰與機會兼具,值得台商評估前往投資。

雖然同屬亞洲地區,基於地緣與歷史因素,台商熟悉的區域不外乎是中國大陸、日本、四小龍國家,乃至於東南亞的越南、印尼、馬來西亞及泰國。雖然印度早在1991年就已進行經濟改革,但因以往的成見,台商對印度市場仍然相當陌生。

很少有人知道,數字「 0 」是印度人的發明,而「 0 」與「 1 」造就了資訊時代的產生;天文學也是印度人的專長,而這都說明了為何印度人天生是優秀的數理人才,也說明了為何印度在近期能以軟體代工業崛起於世界。

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秘書趙永全表示,有個有趣的統計可以說明印度裔高科技人才如何影響世界的運作。他說,美國太空總署 (NASA)有34%的科學家為印度裔、英特爾 (Intel)與微軟 (Microsoft)有20%以上員工為印度裔,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是世界的工廠;印度是世界的辦公室」的原因。

印度的軟體代工業在2001年的出口值約八十億美元,較1996年出口八億美元成長約十倍,預估在2006年出口值達到一百零五億美元,所憑藉的就是大量精通英文、價廉但素質佳的高科技人才。

雖然印度各產業有程度不一的發展,但其軟體產業能與台灣IT產業專精硬體製造形成互補,為未來台商與印度最有可能合作的領域;而半導體與IC設計產業也急需人才,引進印度中高級人才來台也是可行的合作方向。

日前甫率團赴印度、孟加拉進行貿易訪問的經濟部次長尹啟銘表示,目前印度整體經濟情況已有改善,估計有三億人口具消費能力。對台商而言,印度不僅具有廉價勞工,同時也有廣大內需市場可以供廠商操作自有品牌,而優秀的高科技人才也可協助廠商產品升級,「印度的確是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市場」。

雖然印度有許多投資優點,但尹啟銘也不隱瞞的說,印度目前仍有稅率過高、勞工法規過於保護、市場開放有限及種姓階級仍然存在的不利於投資的缺點,有待雙方政府進一步解決。

在印度已耕耘十五年的瑞升電機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瑞彬認為,印度是一個挑戰與機會兼具的市場,建議台商若要前往印度投資,最好的方式是「獨資」及「大家一起來」。

林瑞彬表示,雖然印度的中產階級人數已有增加,但有許多人過去是窮困工人,在語言、民情不通的情形下,極易產生誤會與風險,投資不保的機會大增,這就是他建議台商投資應「獨資」以避免不必要風險;再者,由於印度的產業發展並不完整,要確保生產效能,上、游廠商一同前往投資的方式,較能獲得成功。

林瑞彬指出,雖然印度已朝經濟改革方向前進,且投資相關法令也逐步修正,但執行情形並不理想。他認為台灣的IT硬體產業在現階段就可評估前進印度的可能,但其餘產業則建議「不要急、慢慢看」,詳細觀察後再伺機前往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