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專欄】杜義龍:是誰殺死了小陳千?

【大紀元9月11日訊】在華商報9月9日一篇《連續3天報名被”踢皮球” ,山陽14歲少年服毒亡》的報道中我們看到,一個14歲的生命就因為開學時報不上名而殞落了。是校長的責任?是他的班主任的責任?是父母的逼迫或是他自己過于脆弱的意志所致?看完報道,我不禁掩卷噓唏。

小陳千并不是一位學習十分差的學生,他的通知書上除了語文58分外,其他都在七八十分左右,可是這樣的學生為什么會被班主任老師判“留級”呢?班主任能夠任意讓學生留級嗎?對于校長的种种不能自圓其說的說法,我們沒有必要予以深究,根据已知的情況,這是一件十分簡單的案件。最后的結果也必定沒有人會為小陳千的死負直接責任,因為他确實是自殺。雖然我們可以想象,他的班主任和校長現在都會懊悔万分,從道義上、良心上,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可是小陳千果然就是他們的行為逼死的嗎?這個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呢?

我們還是來分析一下兩個班主任為什么不要小陳千的原因吧。

那位姓席的班主任要小陳千留級,連校長的話都不听,可見她對讓誰留級或不留級是十分堅定的。那么她頂撞校長是因為她堅持原則嗎?對于陳千這樣的學生,根据一般情況,完全可以不留級,當然,老師可建議,并經本人同意后留級也是可行的。所以,班主任老師堅持不要陳千完全不是因為堅持原則的緣故。正如五年級的老師所說,他們不要小陳千,是因為他是“差生”。

因為是差生就可以把學生拒之于門外,那么差生為什么就不受老師的歡迎呢?我們知道,小學教育是國家義務教育的范疇,拒絕接收适齡學生是違法的,那么,相關老師不惜頂撞校長,甚至膽敢違反法律,都非要把差生拒之門外,是什么樣的動力如此巨大?

我們有且只有一种解釋,那就是利益使然。在中小學教育管理中,所有的評价系統都是圍繞著學生的分數這一中心轉的,老師的獎金、職稱、甚至工資,都是以學生的成績為評判標准。對于校長來說,只要考試分數高、升學率高,排除人所共知的人際原因外,就是好校長;同理,好教育局長也是以這個來評价的。上級部門根本不管局長、校長和老師是采用什么手段把成績搞上去的。在筆者所接触的一些學校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老師拒絕接受所謂的差生的現象,其拒絕的力度比這篇文章所報道的事實還要強烈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小陳千之死并非是一個偶然,而是這种教育管理方式導致的必然惡果。

在這种利益的驅動下,從教師、校長到整個教育系統,甚至延及整個社會,分數已經成為一個學生的一切,對于小陳千來說,分數已經成為了他的生命。當考試的成績和人的生命等值之時,難道這种教育體制還沒有問題嗎?雖然死者只有可怜的小陳千一個人,可是受到這种教育管理模式傷害的又何止千百啊。(2004-9-9)(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