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

陳岐明:文明中國理想芻議之一

【大紀元8月25日訊】《旗幟綱要》

蔚藍海洋 金黃陸野 神洲文明 自由永昌

聖賢政道 智識民主 普治邦盟 遍照寰宇

眾心輝耀 德美人間 五行和運 澤惠群生

仁育愛物 政忠法信 天下為公 世界大同

以下簡述文明中國旗幟的設計概念,這面旗幟共有三種顏色─藍、黃、白。旗幟的底色是藍色,旗幟的中心是一個正五邊形的標誌,五邊形白色邊框內是五個黃色三角形置於藍底所組成的正五邊形。正五邊形一角朝上,其對邊朝下與旗邊平行。這組對應的角邊到上下旗緣的距離相等,因此五邊形中心會稍低於旗幟中心。在文明象徵方面:旗幟的三種顏色象徵了文明三維。藍色是象徵蔚藍海洋文明,代表了源自希臘雅典愛琴海域的「自由民主」與「思辨」文化精神;黃色是象徵金黃大陸文明,代表了源自華夏神洲中原的「自律民禮」與「倫理」文化精神;白色是象徵雪白聖山文明,代表了源自印度喜馬拉雅山麓流域的「自在民達」與「禪定」文化精神。在民眾象徵方面:藍色象徵著「公民社會」,黃色象徵著「士民社群」,白色象徵著「人民社稷」。旗幟中心所構成的正五角形,象徵著文明中國的五行政體機制─「火行政事」、「土行生物」、「金行史法」、「水行議訪」、「木行選育」。正五邊形中心稍微低於旗幟中心象徵著「謙」:「亨,君子有終。」,謙卦六變爻而無不吉,代表謙虛則無往而不利─「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整面旗幟的人文含意象徵以三維和立五行和運之原理建構文明政體。

這面旗幟還對應著自然宇宙輝光象徵:禪定觀察中陰境界光芒現象─白光為天神之光、黃光為人類之光、藍光為生物之光。這面旗幟的三色輝光象徵著人類文明高超,輝耀著天神榮光,遍照一切人界生物環境。代表著文明中國旨在立足人類因緣,建立人間淨土,澤被萬物利樂眾生。

《定義:以下引用自己以往所寫草稿中的摘錄,以定義此文所用的一些名詞》

『人生於世,存在自我,執著自我而成「我執」。我執既立,作用隨顯;認自我為作用之本因,是為「主體」;認非我為作用之末果,是為「客體」。遂分別心物,身寄覺受,「心」是我執在觀察認知的能覺主體,「物」是我執所觀察認知的所覺客體,「身」是我執寄觀察認知於心物交際的覺受介體。我執固著,認知身心為自我所攝有控使,廓然無他,獨立自行,而成「個人」。個人眾多,會聚集合,而成「群眾」。群眾身心個個不同,種種覺受經由物境應對交攝,產生繁雜關係事務,形成「社群」。群眾事務的運作形成種種社群問題,便需種種作用以解決問題。推動事務變化的根本作用稱為「力」,群眾合力管理以建構社群秩序,遂成「組織」。所謂「政治」的基本意義,就是群眾組織的事務管理。』

『管理事務需要施力,施力的方式可依有無組織而區分層次。攝群領眾,稱「勢」;施力加於社群事務,力發遍照,廣攝群眾,則成「勢力」。管理制約,稱「權」;施力循由組織統率,力通組織,管理群眾,則成「權力」。勢力本於群眾,權力源於組織,組織必有群眾,有權必然有勢,所以稱「權勢」。社群事務為各方群眾勢力交雜影響,我執不同,認同互異,易生混亂,所以必需要有至高權勢以制約。含會一方所有社群,稱為「社會」。一方群眾的至高權勢組織,稱為「政府」。所謂「政治」的一般意義,就是政府社會的事務管理。』

『管理事務是要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作用稱為「能」,因能施力,善理事務,則成「能力」。解決問題的作用表現可依我執而區分內外,解決問題的內心主體表現是「智慧」,解決問題的外物客體表現是「知識」,而解決問題的作用本體統合了心物的主客表現,稱為「智識」。智慧發於內心,知識映於外物,心物體現作用,智識產生能力,所以稱「智能」。』

『解決問題的道理成果是由心物體現,所體現的心物現象形成新的問題,又要智識創新以解決。問題與解決的循環在社群的時空歷程中,日新又新產生了繁複的表現形跡。人類所產生的繁複心物表現,稱為「人文」。人文沿習在群眾所蘊生的表現可依智識範疇而區分:「文化」是社群所蘊育的心物表現,凡是群眾形成了社群,也同時形構了其文化傳統;「文明」是社會所發弘的智識表現,凡是社會建立了智識,也同時建構了其文明傳承。文化經由社會智識的洗禮而展現文明,所以文化是文明的心物基礎,文明是文化的智識結晶。政治體系的形成與運作必有其文化背景,政治理想的目標與實踐必有其文明訴求。所以政治風氣肇因於文化,政治風尚歸力於文明。是以政治之興衰成敗,短暫一時的變化是繫於當代權勢智能的運作,但長久歷史的潮流卻是基於文化文明的發展。』

——草稿摘錄

《本文》

【人文化明談】

當今文明世界以自由民主的思潮最為盛行,然而若是考究自由民主國家的政治運作經驗,會發現民主體制尚有許多問題有待克服:一是富有的民主國家易形成金權政治,政權往往操縱在財團手中,財團用財力上以買通政府官員國會議員,下以握有新聞媒體鼓動輿論,從而將一己私利套上國家公義的面紗─現在歐美政壇就有此類流弊。二是貧窮的民主國家往往貧富差距嚴重,富人握有財力,操縱政府以握有特權,政黨的輪替只是輪流貪污享用權力,無法改善貧困情況─例如:印度、菲律賓。三是陷入社會危機的民主國家,往往民眾會在野心家的煽惑下陷入狂熱情緒,至而唾棄民主,擁抱獨裁專制。例如二戰前的德國威瑪共和落入納粹黨之手,成為希特勒的第三帝國。四是如果國家缺乏所謂的中產階級,沒有中產階級又造成民主政權不能穩定,無法擺脫落後的境況。為了進步發展,從而寄希望於天生聖人的開明專制,而放棄民主,甚至形成帝國。當今西方世界的民主體制自美國建立起才歷時兩百多年,在漫長的人類史上,希臘羅馬也都曾經建立過民主體制。羅馬的民主共和在與迦太基的百年爭戰後,因為戰爭導致的社會階級分化,民主政治淪為幾近暴民政治,終而導致羅馬共和一變而成羅馬帝國。希臘的民主制度下,民眾判處哲人蘇格拉底死刑,決定哲人亞里斯多德流放。自由民主政體有其優點,但只是自由民主政體並不夠完備健全。我們中國若是要建立一套可以長治久安的自由民主制度,尤其是要避免像羅馬一般落入帝國的命運,像希臘一樣在民主公意下毀滅自己文化,就必須要深思熟慮未來文明千年發展的問題。雖然在漫長的文明史上,中國是少數幾個自有文字歷史以來留存至今的文明,但中國在秦朝以來兩千多年的專制傳統下,曾有許多摧殘文明的慘痛記錄,而在每次朝代崩亡的末世大亂□,許多文明承傳也為之中斷。中國要如何避免以往命運,並瞻望未來發展,進而再建文明進步,就必需觀察人類文明的發展面向,取其精髓來建立政體精神,觀察人類政治的歷史記錄,取其精要來建構政體制度。

人類歷史至今,世界文明的發展有著各式各樣的面向,然而取其追求的理想精華可有三大面向。一是以源於希臘文明為代表的「自由民主」理想,其文化精華實踐特徵是「思辨」。二是以源於華夏文明為代表的「自律民禮」理想,其文化精華實踐特徵是「倫理」。三是以源於印度文明為代表的「自在民達」理想,其文化精華實踐特徵是「禪定」。這三種文明面向所具的理想特徵,當然在其他文明亦有表現,只是不能成為重要標竿。每一個文明在歷史上都會不斷有一些人才創造傑出的文明成果,但如果當時的社會環境不足以承載這些人才的心血成果,就不會有對應的文明傳承,所謂傑出成就不過止其一人一時,而不能遍及社會。一個文明社會能夠形成某種理想風尚,是在不斷傳承下的歷史積累,而所積累的社會環境與資源又推動其中的人才,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創造。例如現代的工業社會體系,已經形成了對科技的傳承,現在有大量人才投入其中,成為科學家工程師而積極創造。而在這種科技傳承下,像愛因斯坦、牛頓等天才的創造成果才不致被埋沒。以下我就簡短討論這三種文明面向。

希臘文明的精神崇尚健全的個人,從而立下個人自由的風尚。希臘文明發展起來時,有著許多的城邦,這些城邦的人口都不多。其中的一個臨海城邦─雅典,從梭倫法典規範以後,逐漸形成民主政治的雛形。而雅典所居領土並不富饒,橄欖與葡萄是雅典唯一盛產的物產,雅典人將橄欖與葡萄加工以後,販賣到其他地方以交換物資,從而形成發達的商業社會。當時希臘雖也有像斯巴達此類軍事共產的國家,但即使是斯巴達這種缺乏自由的城邦,也不是帝國專制,斯巴達公民也有一些民主的參政權利。希臘的各城邦多半是小國寡民,因此容易會聚群眾意見。希臘城邦除了公民外,還有人口更多的奴隸,奴隸沒有自由與參政的權利,他們是公民的財產。這些奴隸擔負起許多生產的重責,而使城邦公民有閒暇去從事其他活動。希臘文明深深影響現今歐美文明的精華,是以雅典為發展中心,在政治上開創了民主體制提倡了自由風氣,在學術上對宇宙萬物的思辨討論創造了許多的學派,也是整個西方文明的基礎所源。現代歐美文明承襲希臘文明精華,發揚光大自由民主精神,加上基督教的律法道德精神,日新又新興起今日的現代文明。有了自由,人類才有基本尊嚴,人類才有充份的生活與創造空間,人類才能發揮本有的智能去思考研究以解決問題。有了民主,人類社會的組織才能自發將基層民眾的種種問題反饋到政府,人類社會才能由基層自我組織以解決所面臨的問題。而自由與民主,又是相輔相成。當自由不是經由民主保障而是仰賴某種權力賜予,自由也就將被剝奪了。當民主開始藉由民意而剝奪自由時,民主也就將要崩亡了。而自由民主保障了知識的流傳與人類思辨智能的發揮。雖然當年五四運動提倡著科學與民主,但科學的真正基礎並不在於科學理論與技術,而是在於自由思辨的創造與討論。當一個社會喪失了思辨創造的討論自由,這個社會也就同時喪失了科學研究的土壤,如此科學只不過是一種掛上科學招牌的宗教罷了。而一個缺乏思辨精神的自由民主社會只會是一個譁眾取寵群情起鬨的愚暴民粹罷了。

中國文明自古以來,多數哲人的問題面向幾乎都是關心人類社會的問題。其對人的關心也多立足於人與社會與環境的整體互動關係,對宇宙萬象的觀點更常是披上了一層道德見解。觀察中國文明與其他文明體系的風尚差異可有數點特徵:第一種文明特徵是中國文明所歌頌崇拜的先王,幾乎都是文明成果的開創者。從發明八卦的伏羲式、遍嚐百草的神農氏到推衍六十四卦的周文王、制禮作樂的周公,都是在文明歷程上有所創造貢獻。而古中國的聖王政治理想其實就是一種文明智識統治的理想,類似希臘哲人柏拉圖的哲學家皇帝理想國。中國的政治從古到今歷朝歷代雖然經歷了部族聯盟、王權封建、皇權專制的變化,然而其中卻有一種不變的內在精神,就是崇尚智識的精神。在部族與封建時代,政權是由士族承襲,而士族也同時傳承著先民的文明智識。春秋時代孔子開始提倡風氣,教育逐漸普及到一般民眾。秦漢以後,皇權專制興起,原有的封建士族已經消失,在官吏選拔制度下產生了累世為官的士族社群,在經書教育的薰陶下與皇權結合統治,此時士族地位甚高,即使皇帝也要禮讓尊重。唐朝開始科舉以後,經由科舉考試選拔智識傑出的民眾來出任官員,原有的士族社群的門閥勢力逐漸消失,而由科舉考試興起的士民社群取代。元朝的野蠻統治幾乎摧毀了中國的士民社群傳承,而在明朝以後皇權專制趨向獨裁,雖然一樣有科舉取士,然而士民政治地位陡降,逐漸成為皇帝的奴僕,而非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在漫長數千年的中國歷史,雖然也有許多變亂荒謬,但貫穿歷史的理想政治風尚就是智識統治以為民眾謀福利的民本理想。中國文明有著傳承文明道統的智識士人社群,但卻沒有希臘羅馬的公民社會。秦漢以後的中國文明,士人社群所統治的是普天下的人民,而希臘羅馬公民社會所統治的卻是人數眾多的奴隸。第二種文明特徵是中國文明具有一種宇宙道德的倫理理想,認為政治理想不僅只是造福本國,還要造福異邦。不僅只是造福人類,還要德被萬物。前者理想使得中國的政治風尚對待異邦向以寬容扶持為高尚,從而融合了許多民族。例如在周朝封建時代,周人風尚是招攬封地週遭的民族來加入,所謂「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而非像西方歷史上有著諸多的滅族殖民,竟以正義之名對異教徒或異民族加以屠殺消滅,還洋洋自以為得意功績─這種暴行是中國文明風尚所認為的「無道」行徑。後者使中國文明有一種初步對生態環境的尊重態度,在周朝時所定禮法就有著不得在生物繁殖期間從事漁獵的規定。而中國傳統的政治理想甚而要「讚天地化育」,統治者不僅只是統治人類,還要惠施萬物周遍天下。雖然中國歷史上也有許多人禍弊病,但這種面對人類社會與萬物生態追求「自律民禮」的倫理精神,與智識道德統治的風尚,使中國文明成為一個延續數千年文明傳承而仍存在發展的文明體系。

印度文明自古以來的種姓制度,是將宗教祭祀的婆羅門列為最高階級。一個印度貴族的理想人生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年輕成長時應貞守學習各種知識技藝,第二階段是成長後應成家立業善盡社會職責,第三階段是老年退休應清隱山林禪定瞑想以追求神性解脫凡塵痛苦。這種文化風氣造成在古印度喜馬拉雅山下恆河流域有著許多修行者以各種不同的方式修行,而且有許多人是年輕時期就棄絕俗世生活,全心全意沉思瞑想在禪定中觀察心物宇宙現象。一般民眾也很尊崇這些修行者,習慣會提供飲食衣物的供養,使這些修行者不用擔心生活所需,而可專注於修行。修行禪定的經驗一代代的累積突破,逐漸形成了各種修行宗派,衍生了許多對於宇宙的解釋觀點與達致解脫的方法。印度文明禪定觀察所生起的智慧,和歐西文明在實驗觀察中所獲得的知識有著體性上的不同。禪定止觀是一種探究主體的觀察,成就以後會使主體證悟明心見性的智慧。科學實驗觀察是一種探究客體的觀察,成功會獲得有關客體的種種知識。禪定層次的增進會使人類自心擺脫慾望的壓迫牽制,進而自心由喜樂遍滿而空明靈晰,自然成就具備種種德性。禪定深入也會引發人類本有的超能神通,古代喜馬拉雅山麓便常有修行者快樂自在飛翔天際。這種禪定文明的累積終於在釋迦牟尼王子的修行成就下,證悟解脫而達於巔峰,釋尊所創的佛法原本並非宗教,而是一種修行解脫自在無憂之法。雖然現代印度社會有許多嚴重弊病,然而印度古代恆河文明面對人類生命的禪定觀察,卻將人類心靈智慧提升高超,超越慾望束縛而「自在」,智慧修達明瞭而「民達」,形成了「自在民達」的理想。

一個文明若缺乏自由民主,就缺乏資訊傳佈與知識保存的力量,也缺乏社會組織的健全發展。沒有自由,人們的身心活動皆受壓迫,不僅痛苦,而且喪失開創未來的精神與熱情。沒有民主,民眾不能參與政治,社會問題就不能如實在政體內反映,如此社會即不易進行繁複精確的組織。因為一旦組織複雜,法條必多,官僚玩法弄權的空間就增多。官僚體系在沒有民主的制衡與監督下,官僚的貪污腐敗遂成為不可逆的過程。中國皇權專制下,歷朝官僚每由立國時的廉能演變到亡國前的貪腐,即使歷朝都有許多士人想要力挽狂瀾,但都無濟於事。缺乏自由民主會造成整體社會缺乏自我演化適應的能力,陷入殭化境地,社會不易討論共識以切實面對問題。不但文明發展停滯,更可能無法克服困境,終至滅亡。

一個文明若缺乏自律民禮,就缺乏控制本能慾望獸性衝動的有效力量,也缺乏社會秩序的和諧發展。沒有自律,個人憑其衝動行事,無法克己而致侵犯其他人類與生靈幸福。沒有民禮,社會雖有法律強制,也缺乏內在自發的和諧,而個人的克己也難以有標準規範可以遵循。社會缺乏和諧,民眾之間就欠缺互信,沒有互信的社會,則民眾皆以自私自利為聰明處世之道,如此則社會人心離散,終至文明崩亡。羅馬文明縱有精備法律維繫,民風縱慾狂奢,遂由共和墮成帝國,帝國終亡而文明崩散。克己無禮,唯執自毀為尚,則易成苦行,苦行者自毀身心,背離社會人性,若加以大批群眾無知追隨荒唐苦行,則文明倒退,人類自愚。缺乏自律民禮的文明,縱使人類心物能力發達,卻會陷入相互鬥爭,侵犯環境,終至文明毀滅。

一個文明若缺乏自在民達,就缺乏提升人類心靈與道德境界的力量,也缺乏道德修為的健全發展。人類文明若只是在物質運用上發展,雖然擁有強大的物質工具可以控制與改變環境。然而缺乏對應的心靈發展,易落入人為物役的境地。缺乏自在,不能解脫慾望束縛,原本要增進人類幸福的道德反而成為束縛教條,整個社會不能認清道德本質,只知盲從壓制,道德遂成為所謂「吃人的禮教」。缺乏民達,人民沒有修行提升心靈的風氣,不能由心靈根本去開啟智慧,也就難以普遍提升民眾素養。中國儒家自古高倡聖人之道,然而在身心修行上卻缺乏有效驗證修行的方法,其末流遂墮成只知在人際關係□鑽研,高舉古代經典充當教條,身心沉淪自私,卻以古聖教誨作為維護利益的權威,還自以為清高道德!缺乏自在民達,即使社會富足,民眾卻會在慾望沉淪中,無盡追逐刺激的循環下,因心靈空虛而黯寂痛苦。而且當人類缺乏內心智慧,一切文明承傳的知識,就只是既成的符號與工具,人類無法與之感通共鳴承襲基礎,而開創未來解決新臨問題。

以上所言的三種文明面向當然在各種文明中是彼此交雜存在著,只不過在這三種人類文明中各自發展成代表性精神與理想。在人類所面對的困境與問題上,這三種文明面向各有所擅。所觀察與解決問題的重點:禪定對應「心」的面向,思辨對應「物」的面向,倫理對應「身」的面向。人類生於宇宙,心為主體,物為客體,而身則是處於環境互動的「介體」。人之一生如露,覺觀心物,身寄社稷,這三大面向其實也就是人類自然而有的三大境像。是故其對應的文明社會理想,也就是我所謂的文明三維─「自由民主」、「自律民禮」、「自在民達」。而其對應支撐理想的文化教育精神就是我所謂的文化三維─「思辨」、「倫理」、「禪定」。思辨是自由民主健全發展的基礎,倫理是自律民禮健全發展的基礎,禪定是自在民達健全發展的基礎。思辨析明而利行倫理,倫理崇守而利行禪定,禪定深靜而利行思辨。思辨起用可破禪定頑空之病,禪定離慾可破倫理壓抑之病,倫理循度可破思辨狂妄之病。三維生剋循環而運,文化文明乃得健全發展。文化文明的健全發展基礎都立足於教育,文化三維需由教育自然形成民眾的舉止習慣,文明三維更不是政治體制問題,而應是內化於社會的生活方式。人類教育面對著「心」「身」「物」的三個面向,在這三大面向裡,現代社會較著重在思辨,嚴格說來現今許多教育甚至只是在灌輸知識,還談不上思辨的啟發。為了成就一個完備的文明人格,必需實施普遍的文化三維教育。實施的粗略規劃在後面談到五行政體的木行選育時再作說明。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