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專欄】杜義龍:國有銀行須再剝離腐敗機制

【大紀元8月20日訊】中國國有銀行的呆滯資產在達到極度危險頂峰時(即在市場經濟國家應當破產之時),中國政府突然採取剝離的方式,使大部份呆賬瞬間化為烏有,令人瞠目結舌。此舉在經濟活動中真可謂化腐朽為神奇之舉,然而,這部份呆帳並非因為這種簡單的剝離就通通轉化成優質資產,而是中國政府多年來採用的轉嫁風險的手腕在起作用。風險轉嫁給誰了呢?當然不會由中共來背這付沉重的擔子,最後還是由中國可憐的老百姓默默地吞下這枚苦果——由財政負擔(註1)。

  採用這種粗暴的方式剝離呆帳,大概也只有中國特色的經濟理論可以進行解釋。然而問題的關鍵是,原來國有銀行產生這些呆帳,並非是由於市場的原因,而是因為機制腐敗所致,從八十年代初開始,這些銀行就開始從腐敗的管理中累積呆賬,國有銀行的官員們吃回扣發放貸款不但不是甚麼秘密,巨大的好處和處罰的軟弱反而促使歷屆各級行長們爭相效仿,最後,這些銀行的管理者們已經不滿足於從貸款中獲得回扣這種緩慢的致富方式,他們開始大規模地直接給自己貸款。用他們的子女、親戚的名義在全世界開滿了帳戶,然後往這些帳戶中不停地傾注資金。在他們年滿六十離開國家銀行管理者崗位之時,個個腦滿腸肥,躊躇滿志,又成為逍遙自在的大富翁。如果監查部門挨著查一下歷屆退休的大大小小的銀行行長們,就會發現,要想找一個僅僅依靠退休金安享天年的人來,比大海撈針還難。

  可是中國政府在發現銀行的嚴重問題時,不是去從體制上完善銀行的管理和經營方式,卻只是急於轉嫁風險。從八十年代開始,由於政府經濟政策的失誤,導致國有企業的全面崩潰,然後政府匆忙上馬股市轉嫁風險來,這種把政府官員腐敗導致的經濟危機轉嫁到百姓頭上的方式就成為他們樂此不疲的遊戲。

  在把國有銀行的風險剝離之後,在短短的三年時間裏,各家國有銀行又以驚人的速度迅速累積起新的呆帳,這實際上是國家採用剝離呆帳的方式直接刺激的結果。而銀行日益艱難的經營和日益嚴峻的危機,並沒有促使中共高層思考國有銀行的管理問題是出在體制上,並沒有使他們認識到這是任何市場行為都無法扭轉的,也是任何技術手段無法解決的。

  中共在成功地把國有企業的危機轉嫁給百姓之後,又想起了股市這根救命的稻草。於是瀕臨破產的國有銀行的股份化又提上了議事日程。

  如果國有銀行不從根本上剝離腐敗的機制,即使股份制也不能挽救其破產的命運,股份制會使這些本來就膽大包天的銀行管理者們,在金融界再創造出一個更大的「銀廣夏」來。

  註1:國企風險轉嫁給老百姓的方式大概有集資、內部股、職工下崗、發行股票、兼併、破產等。這些看似市場行為的名詞,在中國都是具有特色的,其直接和間接受損者,都是中國的老百姓。而各級政府和官員們,都不承擔任何責任不說,那些官員們反而於其中撈取的缽滿腸肥。財政負擔市場風險的結果是,本來該國家財政承擔的福利、教育等,全部都由老百姓自己掏腰包,大概教育產業化就是這種經濟模式的惡果。@(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