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林行止:香港已進入傳媒工作者聞官色變的世界

【大紀元8月2日訊】受過嚴格偵訊訓練的廉政公署調查員,一隊五眾,亮出法官簽發的搜查令到本報(事后知道共有七家報社八份報章有類似遭遇)進行搜查,由于筆者事發翌日外游,在海外雖与報社保持聯系,畢竟還是隔了一層,加以本報社評及時評論,筆者因此沒有第一時間作出反應。

  事件導因源自一宗涉嫌「造市」的上市公司,傳媒在報道時,失慎透露了內庭審訊過程中一名受保護證人的名字,那是無容抵賴的「技術錯誤」(editorial error),唯因控方早已知悉證人身份,沒有人身安危的威脅,因此傳媒雖有犯禁,卻無論如何不是「大件事」,即使不是「警告」了事,頂多也是控告報館;可是廉署卻假設有知情者「漏料」(故意漏出消息)給報館,而向法庭申請搜查令,直接走上几家報館進行盤問与搜查,想要得到消息源頭。其來勢洶洶,說明有關當局對傳媒是毫不尊重—孔武有力的調查員「搬走」前線記者的計算机時,已露出廉署為求目的不擇手段的凶兆!

  披露受保護證人的身份,報館是有法律責任,可是八家報館同時「疏忽」,誤蹈法网,正好反映了有關規定已呈「廢弛」,要是保護證人是那么重要的話,有關方面早該有所提示,過去執法當局与傳媒不是沒有事先溝通的良好關系,何以這次特別小題大做?多家報社犯上同樣錯誤,顯然是事不尋常,有人甚且怀疑那是有人故布「陷阱」,然后借机發難,向傳媒顯示顏色;其實法律有如羅网,用不著設下陷阱,任何人包括傳媒工作者稍一不慎,便會誤闖禁區;如果因為「有法可依」,當局便可動輒以對付刑事罪犯(如殺人狂魔、汪洋大盜、貪官污吏)般對待傳媒,上門搜查甚且搬走影響記者工作的計算机,新聞工作能在無懼無怕的气氛下運作嗎?除了待遇特殊的「官方喉舌」,民間獨立傳媒的活動空間,是否會愈來愈因不胜其擾而縮窄?這次傳媒錯在披露保護證人身份,有關的新聞工作者根本不涉貪污行賄,廉署搜報館的行動是否越軌?

  廉署是行政長官特派机构,原意是超然于一般司法、執法架构,權力特大,紀律也特嚴;可是自從「胡仙案」令政府和律政司大為尷尬之后,當局便通過接二連三的人事調動將之「矮化」,這宗引至大規模搜查報社的案件,是由律政署轉介而進行,看來廉署已是權力不受約制的統治工具——獨立的廉署對政府可發揮重大制衡作用,但現在似已被政府收為己用,即使情況沒有那么嚴重,廉政專員任滿后可重回政府工作,已是把他的獨立性淡化;獨立性受人質疑的廉署,由于有几乎無限的權力,很易成為自由社會之大害!

  不知道是巧合還是有深謀遠慮的布局,自從「校本條例」通過后,筆者便感到政府對民間事務是以「對弈」態度出之;當港人的民主訴求響徹云霄,特區政府便在表面上把民主精神引入學校管理,底子則是針對教會辦學的自成一統。同樣地,當傳媒言論力主法治之不可偏不可廢,政府便借廉署行動「依法辦事」,挑戰新聞工作的自由度。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招式,也許會令特區政府得意于一時,但社會愈來愈不和諧、官民對立的情況日趨嚴峻,當可預期。

  去年很多傳媒群起反對二十三條立法,其中一項理由便是懮懼政府可以片面理由對傳媒机构及其工作人員進行拘禁和入屋搜查;此法雖然難產,但如今政府拐個彎,由律政署指示廉署進行名目不同、目的則一的「合法」活動,同樣成為傳媒的重大威脅,其欲令傳媒工作者人心惶惶的目標已達。頗為「有趣」的是,此次被搜查的,包括傳統上被定性為左、中、右的報社,而反應最強烈的,反而是和特區政府關系最為密切的媒體,在這股其銳難當的言文攻勢下,廉署雖仍振振有詞,堅持「搜查有理」,唯會否因此犯眾怒的事而導致改組——改得獨立性蕩然無存,是值得留意的發展。

  從另一層次推敲,在政府与傳媒關系并不融洽的情況下,當局是否有意藉搜查以打擊傳媒工作者的工作意欲、加重報社財務負擔的用心?面對受過專業訓練、擅長對付罪犯的廉署調查人員,只接受過采訪訓練的記者哪里是其對手,在其合法的威嚇下,記者極易跌入陷阱、誤蹈法网,報社因此必須聘請律師陪同記者接受問話,以保護其合法權利,換句話說,這种因廉署行動而引致的開銷,廉署是否要負責承擔?如果廉署把此事推個一乾二淨,政府要「教訓」不听話的傳媒,豈不易如反掌?

  廉署成立時,其所受約束不足;過分廣泛的權力已備受各界、尤其是當時的法律界和警界質疑,后來之所以廣為社會所接受,是其獨立、超然、公允的表現,基本上毋負名實,如今廉署受律政署指示,貿然展開一項不合其辦案性質,同時有損新聞自由的行動,規范其行動指引的內容,看來是必須盡快審議,希望新一屆立法會馬上檢討、修訂。警方數月前「搬人」、廉署數天前「搬机」,香港已進入傳媒工作者聞官色變的世界!

  無論此事如何收場,廉署這次行動已造成嚴重傷害,傳媒工作人員,不管是前線記者還是編輯,莫不戰戰兢兢,擔心廉署狀若特工的調查人員突然「到訪」,辦報者亦因此不胜其擾;雖然廉署和其上級會辯稱此事与打壓新聞自由無關,但從國際傳媒的報道看,廉署因小故(證人的安危不受影響)進入報社大搜索,外界對香港的新聞自由和言論空間已打了問號。近來不少人問「政府將如何善后?」筆者的答案是,這也許是長期受抨擊的最高當局對傳媒的反擊,因此根本不存在善后問題。

——原載《信報》(8/2/2004 2:13)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