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過節慶

泰國扮鬼節的由來

【大紀元8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郭芳贄曼谷特稿)泰國是佛教國家,敬鬼神是泰人的平常風俗,不論是都市居民,或是鄉村百姓,甚至泰北山區少數民族,都會祭拜鬼魂。一般泰人對鬼與神都給予平等待遇。而在泰國最引人入勝的是「扮鬼節」,這是泰國舉世著名的觀光活動。

在泰國東北部黎(Leoi)省丹塞(Dan Sai)縣,每年5月到7月的農閒期間,村民開始到廟宇禮佛朝聖、齋僧祈福,盛典裡,最引人入勝的是「扮鬼節」,這項泰國舉世著名的觀光活動,不論大人或是小孩,都戴上鬼面具到處亂闖狂歡,人們若在此時去尋求好友,一定掃興而返。

扮鬼節的起因,本是源自一樁可歌可泣的愛情悲劇。傳說,一位富豪地主的千金小姐愛上一位農奴,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中不被祝福,最後只有私奔,地主因此派人緊追,兩人在逃亡中躲進一座空佛塔內,未料,不久佛塔被封閉,這對愛侶就此餓死在塔中。只是這座塔底下藏有佛教寶物,塔內守護神看到情侶為愛而死,就命令這對鬼魂看守寶藏。

塔內寶物經常引人覬覦,甚至偷掘,這對情侶鬼魂受命保護,便化身為猙獰的青面獠牙惡鬼,以嚇走惡徒。村民深怕塔內惡鬼作怪,就開始來膜拜祈禱,請求惡鬼不要騷擾村民,並給人他們神號,男鬼是「光公」,女鬼是「南天娘娘」,這對鬼魂從此被村民如神只一般地敬拜。

扮鬼節在泰語叫做「丕丹空」(Phi Ta Khon),意謂「鬼追人」。狂歡慶典期開始前,村民先行祭拜「光公」和「南天娘娘」,三天之後,村民把應節木製物品,如:大、小蓮花、水蓮花、炮槍劍和木棍等,以及幢幡、大扇、大旗、大、小水缸,還有魚、蝦、蟹、蛤等鮮貨,檳榔、菸葉、鮮花、香燭等,搬到縣城內的波那猜廟。

次日清晨,慶典在這個廟宇裡開始,由當地大巫師主持,請出鎮魔神道坐鎮會場,村民老老少少都扮著各種鬼臉,拿著木刀、木劍等,跟在大巫師後,接著是大鑼、長鼓、嗩吶、銅鈑等樂器隊伍,一路上鑼鼓聲響震天,沿路扮鬼村民也隨時加入隊伍,最後走回佛寺時,人群已形成如大蟒蛇般的長形隊伍。

祭拜後,扮鬼村民們就開始在佛寺外隨著音樂舞動,張牙舞爪,甚至有三公尺高的巨鬼。因為早年大多是中年男子裝鬼,在鄉村缺乏電力的時候,這群假鬼在黑暗中搖搖晃晃的,也真是陰森可怕,婦孺們都不敢外出,如今裝鬼的都是青年小伙子,連兒童也開始加入。

製作的鬼面具,通常從椰葉附在椰樹幹的一段硬殼除去尾,就成了面具,再挖掉兩眼,裝上一個象鼻,塗上各種怪誕顏色,兩旁再穿兩小洞,綁上繩子,就可以戴了。帽子可用蕉葉、紙板做成後再塗上五花八門的顏色。鬼衣由不同布料拼湊,用糯米漿貼在自己衣服上,穿起來有拖泥帶水效果者最棒。

此外,還在身上掛著會響的東西,隨著身體搖晃亂響。最怪誕的地方是,許多鬼都喜愛握著木製的男人性器官,雕琢細膩,如同藝術品,女孩見著紛紛走避,卻又笑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