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園地

如何培養數學小天才:真正建構式數學的精神(3-1)

【大紀元8月14日訊】

第三章 世上只有五個數量:用「1~5」建構「6~20」

導言

世界上只有一到五這五個量!

其它量都是這五個量的重組。

本文將證明只要用五個量,只要認識五個量,就能建構出所有量。

前面二章中,介紹了:

1.一到五的積木

2.一到五的數字

3.一到五的加減法

4.一到四的組成

5.五的十六種組成

只要五根積木就可以建構出如此之多有趣的變化。

第三章要介紹六、七、八、九、十,直到二十。它們不是新的量,乃是舊有五個量的延續。

本章著重在闡揚數論,要叫人看透數量的結構性質。幾乎我所有的文章都在強調數學的結構,而非計算過程或答案,甚至應用。

求答案,不是最重要的!看透結構比求答案更重要。

數的結構是「本」,求數的分解或結合(答案)只是末,不要本末倒置了。

第一節:新量和五個舊量的關係圖

以下要介紹六到十!

請默看下圖一分鐘,抓住心裡湧起的第一個直覺,這個直覺就是我們天生的數學感。人的身體是神奇的數學幾何模型,人的也思考不離數學的邏輯。我們天生懂數學這句話,其來有自。





右欄的五個積木圖,正是左欄加上一根黃色積木的重複!

請回想本文開頭的話:

六到十,不是新量,乃是舊有五個量的延續。世界上沒有新的數量,所有的數量都是舊數量的累積。

把六、七、八、九、十視為五加上一、二、三、四、五的做法,比貿然引進六到十的觀念要好上許多!它能讓人立即明白,新的五個量和舊的五個量有什麼關聯。

在數學世界中,沒有什麼東西是忽然出現的,所有東西都是有源頭的,就像一條河流,定然有源頭,只要我們認真溯源,就會找到它的上游。因此無論引進任何的數學新觀念,都要從舊有的觀念出發,承先才能啟後。

不要以為基礎數學,可以隨便教教,能夠算出答案來就好。如上文所言,算出答案不是最重要的,學會數學邏輯的思考模式,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即使如簡單介紹六七八九十的觀念,方法也是不能忽略的。

再回頭看上面的1~5和6~10的積木對應圖,大部分的人看了這個圖形,都會升起某種神秘的美感。人類的美感源自對應,只要是對應或對稱的東西都會引發人的美感意識,而數學世界的美感經常以模式(pattern)的面貌出現。模式是什麼?就是一種規律,一種共同的面貌:海浪的波紋和天上的雲朵,或者沙邱的沙痕,花瓣或葉脈形狀,就有不同的模式,或說特徵,我們只要看一眼(如下圖),就可以分辨這是屬於何者的紋路。





基礎數學教育,應一開始就培養小朋友欣賞「模式」(pattern)之美的能力,而不是拼命地教他計算,希望他成為一部快又準的計算機。

發現模式,找出規律,是高等數學的神髓,是人腦應致力的;而計算只是低等數學,屬於電腦和計算機的工作。

數學的美學教育,應該越早進行越好,在幼兒階段就開始進行,不必等到研究所。

A.三個五色台階:新量和五個舊量的左右對應

1.中間是五的台階:1~5和6~10

把左欄1~5和右欄6~10的積木拼在一起,就會變成一個很美的五層台階。它的美感在於左右對稱,凡對稱的東西,都會出現一種美感。





2.中間是兩個五的台階:1~5和11~15

一到五的五根積木不僅能建構六到十,也可以建構十一到十五,只要把中間的五延長為十,請看下圖:





把這個台階左右拆開,還原如下圖:





3.中間是三個五的台階:1~5和16~20

再來十六到二十,也可如法炮製。延長中間的淡黃色長方形,呈十五即可!





把左右欄拆開,如下圖:





請依照1.0,1.1,2.0,2.1,3.0,3.1的圖形順序,重新看一次!

能夠排出三個中間為五,十,十五的五層階梯的小朋友,對於六到二十的級次結構,可說了然於心!

這六個圖能讓教師毫不費力地引進六到二十的新數量概念!

它們不過是舊有的五個量的延續和重複組合,也可以說六到二十,正是一到五加上五的倍數。

世界上沒有別的數字,就只一到五而已。所有的數字都可以用這五個數來代表。S={X│X=5A+B,A ,B }。N代表自然數。

B.四座水晶山:新量和五的倍數關係

排得出以上三個五色階梯的小朋友,也許還寫不出如下算式,但無疑地,他擁有如下概念。





小朋友很容易擁有概念,但也很容易迷失在符號的黑森林裡。再強調一次,人天生有數學感,人類是天生的數學家族群,但是符號是人為造成的,是後天社會化的東西,所以小朋友天生有數學概念,但是對符號陌生,甚至很難接受。

試想,我們作為一個成人,忽然移民到火星上,那裡的用的數學符號和地球上所用的完全不同,我們會有什麼感受?

數學教師有一個天大的錯誤觀念,就是喜歡用符號去教概念,殊不知這是緣木求魚的動作,應該反過來,用概念去教概念,再反轉過來,把概念變成符號!

然而概念是抽象的,如何用抽象去教會抽象呢?最好的媒介是數學教具,而非數學符號。

許多人不免困惑或焦慮,操作數學學具得來的概念,如何轉換成符號?畢竟答案和計算過程要用符號(算式)寫吧!其實這一點不難,只需一點轉換技巧(後文詳細介紹)。

是否上面的三個中間為五、十、十五的階梯圖是唯一的積表達法呢?

不!數學的積木表達法絕不僅止於幾種,還有很大的空間,可以開發出更多種。





請把4.0的算式表和4.1的水晶山合在一起看,再和1.1,2.1,2.1的五色階梯對照看。

4.0的算式表的具體表現是水晶山,只要有算式,就應當設法做出積木圖來。

五層階梯,強調的是1~5和6~20的「對稱」感;水晶山,強調的是和五之間的關係,積木圖的建構是為了看清底下有幾根黃色積木。

第一座水晶山下,下方完全沒有五的黃色積木。(A=0)

第二座水晶山下,下方有一根五格黃色積木。(A=1)

第三座水晶山下,下方有兩根五格黃色積木。(A=2)

第四座水晶山下,下方有三根五格黃色積木。(A=3)

圖像數學的魅力,在於概念「不言自明」!

既然是不言自明,教師就可以省去不少解釋唇舌,有餘力投注在還需要的地方。小朋友有一個特徵,許多大人也有同樣特徵,就是不見得能從言語上領悟,卻能從圖像上領悟。尤其是年記小的小朋友,多是靠視覺學習的,因為他們的字彙庫不夠充分,掌握語言的能力比較薄弱。然而人對圖像的理解力,卻是天生的不用教,也會懂得的

每一個數學觀念,每一道算式,都應該用不同的積木圖去詮釋,因為每種積木圖都會強調不同的特徵,而這可以讓人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數的結構。而小朋友擁有新鮮活潑的創造力,鼓勵她們創造不同的積木圖,也就是鼓勵其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並思考數學。手會帶動一個人的思考,因此操作學具的重要性,是再怎麼強調也不為過的。

當一到二十已經介紹完畢時,是否還有必要再繼續介紹二十以上的數呢?到這裡可以暫時打上一個句點了,因為明眼人應該知道,二十以上仍然是五個量加上多少個五的循環模式,並沒有多大新意。只要把四座水晶山延展為五座,六座、七座、八座等,繼續下去,再把底下的黃色積木增加為四根、五根、六根、七根、二十以上的量就會源源不斷地出來。

如果小朋友還是意猶未盡的話,教師可以把水晶山向右延展,向下加深,超過二十的量會一一出現。

*操作數學學具的必要性

台灣目前對數學學具的操作,並不怎麼重視,原因不外乎下列幾點:

一,學具太貴。大部分的人以為學具是玩具,是小孩的玩意兒,並不像書本那樣值得購買。因此家中參考書,測驗卷,甚至百科全書買了好幾櫃,但是數學學具,卻連一套也沒有。

二,不知道怎麼應用學具。學具買來後,擺在家中,也許被摔壞;或者塵封在學校的儲藏櫃裡,從此不見天日。

我經常接到求救電話,問已經買了昂貴的學具,結果不知道怎麼運用,我只好趕寫一本積木操作指南,來解決這個困擾。

三,學生操作學具時太興奮,教室常規不能維持,甚至學具損耗量太大,教師苦不堪言。自然而然,學具操作被視為一種耗錢又耗力的貴族玩意,一般人不願意使用。

無論如何,學具操作的投資還是值得的,因為它的效益弘遠,省去日後在數學之路上的無數迷惘和挫折。

不管小朋友建構出來什麼積木圖,最重要的是解釋,年紀越小的小孩,越不吝於向大人解釋自己的主意,但年紀稍大的小孩,例如:國小中年級或高年級的,就不願意解釋了。

解釋數學,是數學表達能力的一環,必須自小培養。但是傳統數學教育,並不要求用話語解釋數學,不寫數學論文或日誌,光只在卷上填填答案或寫幾行計算過程就算了,而這種方法並不能培養數學的積極思考能力。

數學家並不是說不出話來的那群人,她們之所以給社會大眾沉默的印象,是因為她們做得多--大部分時間都在思考,寫書,話相形之下比較少。

數學教育博士Dr. Eternal Yen撰稿,2004/6/16

聯絡處

eternal2004yen@yahoo.com.tw

Dr.Eternal Yen,

PO Box 95844

Seattle,WA 98145-2844,USA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