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梁海涵:以斯帖的啟示

【大紀元7月15日訊】香港三位名嘴先後封咪的時候,都曾表示自已不是英雄,不會做烈士。湯家驊在“代價”一文中也認為,也許我們可以決定的不是是否值得而是能付出多少。其實英雄是大時代的產物,個人不可能左右英雄的產生,而英雄需要付出的代價也不由得你去衡量多或少。舊約聖經關於以斯帖的記載,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以斯帖本是猶太人末底改他叔叔的女兒,父母雙亡後由末底改撫養成人。因她容貌俊美,品德優良,為亞哈隨魯王所喜悅,被立為王后。有一大臣哈曼,很得亞哈隨魯王抬舉,因而非常傲慢。一切臣僕均跪拜哈曼,惟獨末底改不跪不拜,令哈曼含恨在心,決心滅絕末底改本族,即猶太人全族。哈曼成功遊說亞哈隨魯王,准予定期殺戮滅絕猶太人,並掠奪他們的財物。末底改和全城的猶太人非常悲哀,禁食哀號。

末底改知道只有以斯帖可以拯救猶太人,便把哈曼要滅絕猶太人的消息告訴以斯帖,並囑她進去見亞哈隨魯王,為猶大全族人向王懇切祈求。但原來亞哈隨魯王有一定例:一切臣僕人民,若不蒙召,擅入內院見王,無論男女必被治死,除非王向他伸出金杖,不得存活。而以斯帖沒有蒙召已經三十日了。末底改得知此情,便對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裏強過一切猶太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太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份,不是為現今的機會嗎?”聽罷,以斯帖作了一個生死的抉擇,她說:“請為我禁食三日三夜——-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

當以斯帖被選上王后時,沒有想過會成為拯救猶太人的英雄,更沒預計到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作為與猶大全族有著共同命運的王后以斯帖,是唯一能見到亞哈隨魯王的猶太人。事情的發展,人生的際遇使她無可避免地遇上了挽救猶大全族於危難之中的歷史使命。歷史揀選了以斯帖,因她有王后的位份,這是唯一的機會,無人可以代替。位份即是某人在歷史中的位置,由於你的位置可以影響歷史,當嚴峻的情勢到來之時,因了你的位份,在道義上便不能置身度外。歷史需要她,把她推到了一個民族英雄的高處面前,完全不由得她去閃避。英雄的產生是歷史使然,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時勢做英雄。這個時勢在那關鍵的一刻臨到某人的面前,不容你坐視不理,迫使你面對。英雄也許就在這一剎那間產生。

當然,以斯帖仍可有個人的選擇,她可選擇犬儒地閉口不言而與猶太人一起毀滅於哈曼的陰謀中,但她卻寧願選擇犧牲自已,甘冒被王治死之險,去解救猶太人全族的危機。民族的存亡重於個人的生死這就是她的選擇。她這偉大的選擇是基於對本族人的熱愛和責任感。她對王說:“——我何忍見我本族的人受害?何忍我同宗的人被滅呢?”那就是說,當嚴峻的歷史契機來到某人面前時,這人是否真能成為英雄還端看他的良心和道義責任的高度能否超越生死的恐懼,從而產生一股無畏的勇氣,足以衝破眼前一切的苦困。這樣,一個英雄便真的誕生了。

結果是王向以斯帖伸出手中的金杖,並問她有何要求。她卻並沒有即時說出拯救猶太人的要求,而是設下筵席,招待王和哈曼,等待哈曼再次犯罪的時機,才和盤托出,向王請求廢除哈曼的陰謀,終得王允諾許下諭旨,讓猶太人可以還擊那要加害於他們的人,而令猶太人得勝,終得平安。英雄還應有勇有謀,以斯帖機智和穩重的策略,令她獲得王的讚賞,得以為民除害。

有人說現今的世界不再需要英雄,其實不然。現代英雄像曼特拉,哈維爾,昂山素姬等不斷湧現。歷史將不斷地造就英雄,香港也不會例外。

2004年6月27日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