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港幣失活性亞洲金融中心「轉台」

【大紀元6月30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中興台北報導〕新內閣成立後,游揆指示經建會負責推動「亞洲金融服務中心」,據經建會分析,香港回歸中國後,為防止人民幣透過港幣達成自由浮動,港幣被迫採行緊盯美元政策,將使港幣浮動失去活性,大大降低外資停駐意願;雖然香港仍為亞洲重要金融中心,但已失去國際化意義。

基於這點變化,加上台灣地理位置優越,於是形成台灣推動亞洲金融服務中心之大戰略構想,經建會副主委葉明峰認為,台灣在香港金融中心逐漸失去國際化誘因、上海因中國外匯管制、新加坡距離東北亞太遠、日本金融體系體質不佳等客觀環境下,愈發顯得有機會取而代之成為亞洲金融中心。

葉明峰說,港幣在回歸中國前,幣值可自由浮動,在回歸後,因港幣與人民幣建立連動關係,如果港幣繼續保持自由浮動,將衝擊人民幣幣值穩定,由於中國至今仍是一個外匯管制國家,港幣從此被迫緊盯美元。

葉明峰表示,這是一種不公平現象,因為人民幣長期以來維持一個被低估的幣值,香港如果被迫緊盯美元,也就是緊盯人民幣,在亞洲金融風暴時,幣值就無法適度貶值,造成亞洲金融風暴後,南韓、泰國等鄰近國家因貨幣貶值,使其境內經營成本降低,導引外資流入,但香港卻因幣值僵化,形成各項服務的價格相對被墊高,因而失掉競爭力。

專長於金融政策與總體經濟分析的葉明峰指出,也因此外資在九七之後大舉撤出香港,使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失去「國際化」的意義,因為一旦港幣緊盯美元,則港幣就是美元,外資匯入香港兌換港幣後,幾無套利或避險空間,則國際金融活動將大受限制,這就是香港金融中心失去國際化的主因;葉明峰坦言,九七之後,「東方明珠」是褪色了。

就亞洲幾個具發展潛力的地點來看,日本金融體系比台灣還落後,不足以擔當區域金融中心的重任;新加坡距離東北亞經濟核心區太遠,有先天缺陷;台灣則地理位置適中,本身又是高科技產業國際供應鏈的重要一環,有大量資金需求,主客觀條件都是台灣的長處,未來發展區域金融服務中心的潛力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