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風流共畫】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龍之台
font print 人氣: 42
【字號】    
   標籤: tags: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從碧山下 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 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 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 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 陶然共忘機

這是李白的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一首景色優美、氣氛濃烈的田園詩。

這首詩好就好在,整首詩自始至終貫穿著一個「真」字。

暮色、碧山、綠竹、青蘿,展現出大自然的那種真;孩子們的天真憨態,寫出了童心的純真;而朋友相攜回家撫琴吟詩,直到陶醉在忘形忘我的境界,刻畫出朋友間志趣相投、神來神往的真摯。這是因為我們與生俱來的,就具有這種真的特性。

那就為甚麼,當我們一走進大自然的時候,會頓時覺得神清氣爽,那是因為大自然的真的特性和我們的特性溝通起來了。當我們說真話的時候會感覺到自然,但是說假話的時候卻會覺得汗顏,這是因為真直接觀照著我們生命最本源的特性。

因此當我們說真話的時候是順應了生命特性,當我們說假話的時候就違背了生命特性。當我們走上一條返本歸真的路上時,就會體會到生命的美好找到真正的自己。@

(新唐人電視台)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千古風流」顧名思義,我們要談的是人類文化中經過歷史的洗鍊,而流傳下來的經典文學作品和雋永的名人軼事,透過我們純真善良的心靈,一起來體會生命中的美好境界。
  • 「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此詩是白居易對自己前半生經歷的反思;那種徹悟後的淡泊名利,反躬自省的心態。人生的歷程,在學習和經歷中成長,通過讀聖賢書,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處世理念,以期做得更正更好。
  • 以暮春為題材的詩古來有很多人寫,如何切入是關鍵。楊花為什麼能獨得東風意呢?因為它身輕啊!它沒有那麼多執著和負擔,沒有那麼多牽掛;所以春風(東風)就能帶著它們飛呀飛,它們如雪花飛舞,向著晴空向著陽光飛行,再也不回來了。
  •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實,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所謂的「不如意」才是關鍵。杜甫通過觀賞春天的美景,與春光做了個約定;「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如果到哪裡都有美麗的春光陪伴,那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 隱居獨修之人,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寂寞」,如果不能克服並去掉它,就無法隱居,也達不到修煉的效果。所以我們來看一看,王維是如何排遣這種「寂寞」之情。當「寂寞」難耐之時,就走出房間,「蒼茫對落暉」。雖然是「人訪蓽門稀」,但作者卻認為自己有松、鶴為鄰(鶴巢松樹遍)。
  • 「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其中的「(仙)鶴」借指賀知章。言外之意是說,您將來在仙界中自在逍遙,什麼時候能飛回來紅塵探望我們啊?因為宴會有皇帝在場,賀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輩,所以李白這首詩用詞用典都恰到好處。
  •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 宋‧陸游《楚城》:「江上荒城猿鳥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有灘聲似舊時。」古代名家的作品能跨越時空,讓我們感受到中華歷史的厚重與滄桑。「一千五百年間事」,物亦非,人亦非,「只有灘聲似舊時」。
  • 「鄭公樗散鬢成絲」其實是一句反語;杜甫在之前寫給鄭虔的詩中曾說:「才名四十年,坐客寒無氈。」這樣有才學的人,卻被貶官到台州擔任司戶參軍。杜甫擔任的左拾遺也是從八品,所以才會拮据到「朝回日日典春衣」的窘迫境地。所以這首詩替鄭虔及自己鳴不平。「萬里傷心」與「百年垂死」,表面說的是鄭虔,這何嘗不是杜甫自身的寫照呢?
  • 閱讀古典近體詩,常可看到「得句」這個詞,「得句」是一種創作狀態,也就是創作時,在潛意識(下意識)中腦海裡閃現出一句詩(或幾句詩),可根據所得到的句子馬上創作一首詩或幾首詩,或記錄下來放入詩囊中。如謝縉「濡豪還自適,得句共誰論。」大意是「揮毫作畫自得其樂,得到的好詩句又有誰能夠分享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