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好評

于成玉:屁股底下一座樓

【大紀元6月14日訊】據2003年3月兩會期間政協委員提交的“第0225號提案”中的調查資料顯示,“八五”期間,全國公車耗資720億元,年遞增27%,大大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大約是GDP增長速度的3.5倍)。到了20世紀90年代後期,全國約有350萬輛公車,包括司勤人員在內耗用約爲3000億元人民幣。

3000億元人民幣,是個什麽概念比1999年全國教育經費和醫療經費之和還要多出600個億!如果攤到人頭上,中國的13億人口,無論男女老少、體弱病殘,爲保養和購買這些“吃人不吐骨頭”的公車,平均每人每年得交納約230元:其實再加上吃“大盤子”、逛“娛樂城”、出國“考察”……實際數位要比這230元大得多!對於這樣驚人的公車消費,老百姓有個形象的比喻:“屁股底下一座樓。”

高官享用“屁股底下”這座“樓”的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工作需要”。如果此“理”可以成“據”的話,那麽請問,工人做工,農民種地……是不是“革命工作”?是不是也有“需要”?

有人算過一筆賬:“以江西等地希望工程1+1助學行動的標準,資助一名小學生每年只需要人民幣100元,資助一名中學生只需拿出不到200元,國家每年只需拿出不到200億元,就可以保證全國的農村孩子順利念完小學、初中甚至高中。”這與用於“屁股底下一座樓”的3000億元人民幣相比,簡直就是小菜一碟。然而,我們的公僕死活就是捨不得掏,還口口聲聲說什麽“再苦不能苦孩子”,你說氣人不氣人?

科教興國,這是政府已定的方針。小平同志也說過:“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地方忍耐一些,甚至於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鄧小平文選》笫3卷,第275頁)不知何時,我們的公僕已沈睡的良知才能被這中小學教育的嗷嗷待哺的叫聲吵醒,切實忍耐一下“屁股底下一座樓”的公款消費,以用於科教興國方針的落實,讓“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口號變爲活生生的現實。

(6/13/2004)

《觀察》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