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繪畫賞析 — 波許 《死神與守財奴》

周怡秀
font print 人氣: 7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5月21日訊】波許(Hieronymus Bosch, 1450-1516,或譯波希)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尼德蘭(今荷蘭)畫家,他雖然不像意大利藝術家那樣注重精準的人體結構和美感,但是他的作品幾乎每一幅都充滿著想像趣味,並且蘊涵了深刻的人生哲理。1490年的作品《死神和守財奴》就是一幅道德勸世的寓言畫。

畫中敘述一個終生追求財富財的人,到了臨死前仍放不下他的財寶,因而苟延殘喘、不甘心死去。垂死的財主一生為錢財奮戰不休,而今他卸下了盔甲和武器(在畫面的低處),只能裸著身子病懨懨地坐在床上。波許似乎藉此告訴世人《來時一身光,走時還是一身光》,物質財富《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道理。

由於其財富是爭奪而來,財主小心翼翼地將財寶囤積在自己床腳邊的櫃子裏。這個守財奴在畫中出現2次,除了病床上的瘦弱老人之外,另一次在床腳以過去健康的狀態出現﹕他穿著樸素的衣服(由於吝惜金錢),正滿足地將幾枚錢幣放到錢罐子裏。

由於生平的貪婪,守財奴在垂死之際招引來了許多魔鬼和業障潛伏在病床的四周;死神也狡猾地探頭進來,並邁入了一隻腳。守財奴大吃一驚,他還沒有準備死去呀!這是生命的最後一場搏鬥,卻沒有了盔甲的防護。床邊的一個小鬼提供他一袋金子,但卻再也買不回生命和健康。床的上方,扒著另一個妖怪充滿興趣地期待著結果。

然而故事的結局尚未定論。因為守財奴的身後有一個善良的守護天使,仰望著左上方的耶穌像,而耶穌也似乎在召喚財主的神性,希望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能認清人世間財富的空虛,放下執著,回歸到神的世界。

在波許的作品中也經常透露這樣的訊息﹕無論人幹了什麼蠢事,犯了什麼過錯,慈悲的神都沒有放棄,還在等待著他們自己最後的覺醒。
@ (大紀元首發)(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前阿根廷足球國腳馬拉度納因心臟病猝發入院十二天,昨天才出院,今天就出現在電視上向支持球迷致謝;據稱其心臟病可能是因服用過量古柯鹼引起。他告訴訪問員吉門尼斯說:「感謝他們為我祈禱,我與死神搏鬥,需要他們的禱告與關心。」
  • 對於一位18世紀女性藝術家來說,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藝術生涯非同尋常。她出生於瑞士一個貧寒的畫家之家,作為獨生女,她仍接受了廣泛的教育,在十幾歲時就已展現出肖像畫和歌劇演唱的驚人天賦。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和英語,這為她日後在國際上取得成功──成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義藝術家、歐洲上流社會的傑出女性奠定了基礎。
  • 一生嗜茶,精於茶道的陸羽,被譽為茶聖,奉為茶仙,親自踏訪考察各地茶鄉,從種茶、制茶、焙茶、飲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質、土壤、氣候等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茶葉的生長和氣味,更講求煮茶技藝、飲茶的配置與器皿,因而寫就世界首部茶學專著――《茶經》。
  • 美國風景畫家阿爾伯特‧比爾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溝通東西兩岸的一座橋梁。他憑藉對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與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國西部的精神,為那些永遠不會親自冒險西行的觀眾開啟了一扇窗,讓他們得以一窺落基山脈的雄偉壯麗。
  • 1990年林布蘭的作品《加利利海上的風暴》在伊莎貝拉嘉納藝術博物館(the 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遭竊,還有其它兩幅至今仍下落不明。
  • 春天蒞臨紐約!摩根圖書館和博物館(The Morgan Library & Museum)推出波特小姐的精彩特展:「碧雅翠絲‧波特:擁抱大自」(Beatrix Potter: Drawn to Nature)。波特小姐是廣受大眾喜愛的《彼得兔的故事》(The Tale of Peter Rabbit)還有其它兒童讀物的作家和插畫家。
  • 卡拉瓦喬的《老千》有巨大的影響力,激盪出無數件類似的版本;歐洲的藝術家複製了三十餘件作品。然而,20世紀大部分時間大家都不知道卡拉瓦喬的原作收藏在哪。一直到1987年才重新在歐洲的私人收藏中出現。
  • 「落竹三千, 成就一畝茶。」古人以竹自許君子品德,今人以竹製焙籠泡出一壺好茶,竹子的清香增添茶湯的甘甜,此間一件件竹編器具透過竹編師傅落款標記,成了審美的主體,傳世千古的好手藝。
  • 老子《道德經》說道:「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