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訴說少女情懷 李臨秋的『望春風』打動人心

【大紀元3月6日訊】(中央社記者陳蓉台北六日電)「孤夜無伴守燈下,清風對面吹,十七八歲未出嫁,想到少年家」…疼惜台灣,喜愛本土文化的人,幾乎都能哼上兩句「望春風」。這首由鄧雨賢譜曲、李臨秋作詞的歌曲,打動台灣人的心,七十多年來和「雨夜花」、「補破網」、「望你早歸」等在台灣民謠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為了感懷李臨秋對台灣歌謠的貢獻,永樂扶輪社今天特別在紅樓劇場舉辦「『望春風』原味重現──找尋少年李臨秋音樂會」;不禁讓人又回想到一九三三年住在大稻埕「風頭壁,港仔溝」(今西寧北路86巷口)的李臨秋,以訴說少女情懷,創作出這首曲子,且直到今天仍觸動著台灣人的心。

「望春風」的誕生地是在永樂町;李臨秋早年日據時代因家境所需,曾經在永樂座(永樂戲院)擔任「給仕仔」,即工友之職,而在戲院環境的因緣際會之下,具有詩書底子的李臨秋,嘗試創作電影歌詞,不久即為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所延攬。

一九三二年寫了「一個紅蛋「,一九三三年則創作「望春風」,一九三五年是「四季紅」,一九四八年是「補破網」,奠定李臨秋為台語歌謠作家的地位。

當年永樂戲院「補破網」舞台劇,,由「永樂勝利劇團」擔任,然要談台語歌謠就不能忽略掉作曲家鄧雨賢,包括「望春風」,「四季紅」都是鄧雨賢作曲。

演出「望春風」也曾發生小插曲,當年台籍音樂家謝愛潔,為推展李臨秋,鄧雨賢的作品決定在國家音樂廳辦一場音樂會, 不料被國家音樂廳視為是流行歌而打回票,令人沮喪。

後來經作家鍾肇政的努力,寫信求見文化復興總會會長前台灣總統李登輝,說明台灣歌謠應視為文化的一環,終得以將鄧雨賢李臨秋的作品音樂會在一九九二年七月十四、十五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

透過音樂會的帶領,讓大家回顧歷史上這個時期台語歌謠文化艱難的成長過程;值得一提是當時人文薈萃的大稻埕,正是蘊育台灣歌謠的聖地,讓後人知道這些節奏熟悉,旋律緊扣台灣人心的歌曲多是誕生在這個地方。

隨著「望春風」的旋律,過去一段台灣人走過的日子,也浮在眼前,讓大家更珍惜這些珍貴文化資產。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