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新聞

華人鋼琴大師陳瑞斌

【大紀元3月15日訊】記者楊少玉桑尼維爾報導/被歐洲樂評譽為「廿年出現的一個天才」、華人鋼琴大師陳瑞斌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的鋼琴演奏不時讓德國、奧地利、及俄羅斯等地的聽眾在對自己國家的音樂傳統充滿自傲的情況下,聽完他的演奏後卻噙著滿眶的淚水激動地跑到後台與他握手。一個來自於台灣台南市樸實無華的教師家庭子弟,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他在優美洗鍊的音樂中能夠飽滿地銓釋出蕭邦、貝多芬、李斯特、拉赫曼尼朵夫等經典作品的內涵?

在新唐人電視台的安排下,陳瑞斌風塵僕僕地趕來與灣區的華文媒體碰面,曾經獲得多項國際比賽金獎的種種光環一點也沒有讓他使人產生遙不可及的感覺,反而更說明了他為何能夠透過音樂的世界語言和無數國家的人做直見心靈的交流,以及為什麼許多孩子能夠安靜專注地聽完他整場的鋼琴演奏。

「我出生時就是一台鋼琴在那兒,也不知道為什麼不是保姆或其他任何東西,我最早的記憶就是從鋼琴開始。」陳瑞斌說,就像其他所有華人兒童學琴一樣,一開始是父母決定了他學琴的路,幼年時也是曚曚懂懂地為比賽而比賽,20幾年前的台南市音樂資訊也極度匱乏;但是等到他13歲出國至奧地利後,歐洲豐富的文化土壤卻讓他對音樂的喜愛迅速萌芽,而艱苦孤獨的青少年留學生活更錘煉出他對音樂中所容納的人生境界的體會。

陳瑞斌說,他曾經調20幾年前自己在台灣參加比賽的帶子出來看,他發現當時還有小朋友彈得比他更好,但現在他們都不見了,他強調:「對於音樂藝術人才的養成,周遭環境及文化所占的比重是最重要的,光是訓練還不夠,還要有營養和土壤。歐洲的百年歷史文化已經溶在生活環境的每一個地方,當你踏在那個國家,整個環境和空氣都是培養你的土壤,連一棟建築都有百年的歷史,所以你就能突破瓶頸。特別是音樂到一定年齡層之後就不能用訓練的方式,而是要靠自己去突破。」

然而生活的錘煉是讓陳瑞斌不斷昇華與突破的另一關鍵。當他13歲出國時,家裡是用標會的方式籌錢供他到奧地利,生活很難苦;再加上奧地利說德語,對於一個華人小孩的生活難度真是可想而知。陳瑞斌說,他出國第一年和家裡的聯絡方式就是寫郵簡,一週一次;而匯錢也是非常麻煩的事,由於當時台幣與先令不能直接兌換,每次兌換還要兩個月的作業時間。留學8年期間家人也沒有更寬裕的經濟能力來探望他,就這樣和父母相相隔8年沒見面,他說:「8年後我回台灣時在機場真的很怕互相不認得,怕找不到人。」

「對音樂的了解決對不只是在鋼琴上而已,像貝多芬30、40歲耳聾了,他對音樂的了解不是用聽的。我自己在維也納有時一個人坐電車時就在想音樂…還有一個最大的突破是,有一個很大的人生打擊,讓我對音樂有更深的了解,從那次以後我才明白,原來人生的打擊與本業有這麼大的關係。」

「這就是藝術的可貴,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經驗是不同的,所以每個人表達出來的藝術是不一樣的,有許多東西是老師無法教給你的,必須自己在人生中去體會。」

在古典音樂這條以歐美為主流的道路上,身為華人的陳瑞斌遇見了許多挫折,他說:「挫折最多發生在歐洲,歐洲人以他們的生活為榮,例如奧地利人認為彈莫札特一定是奧地利人莫屬。不過音樂是世界語言,只要這個語言講得和他們一樣好,就會得到他們的贊同,我去過許多國家演出,演奏會結束時很多聽眾掉著眼淚來和我握手,並且說了很多我聽不懂的話,但我知道他們的意思。身為華人能得到歐美的推崇,這也讓主流社會對於華人在藝術上的表現有一定的暸解。」

陳瑞斌在2月15日及22日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及新澤西州的尼古拉斯音樂廳舉行由新唐人電視台主辦的兩場鋼琴獨奏會,不但門票售盡,更引起樂評界非常熱烈的反響,著名的音樂雜誌已將他未來兩年的演奏行程列入未來報導主題,許多國會議員聆聽完音樂會後親自表達絕不錯過他下一次的演奏會,3月6日陳瑞斌將在南灣庫比蒂諾的福林特劇場(Flint Center)舉行第三場由新唐人主辦的獨奏會。

新唐人主辦者之一張芬表示,陳瑞斌樸實而專注地推廣古典音樂文化,其實帶給社區的不只是藝術的享受,同時還有人類所共同崇尚的更深、更美好的內涵,這也是新唐人所將奉獻給社區生活的宗旨。

3月6日陳瑞斌獨奏會於晚上8時在庫伯蒂諾市De Anza College的 Flint Center 演出。地址:21250 Stevens Creek Blvd., Cupertino, CA 95014 。門票在南灣各大中文書局可購得。詢問電話為 (408)656-6155, (408) 998-8497。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