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過節慶

歐洲耶誕狂熱禮讚

【大紀元12月22日訊】﹙自由時報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報導攝影﹚進入十二月的年底季節,在西方問孩子這個月的象徵,大部分會告訴你「耶誕節」與「耶誕老人」。

問起耶誕在慶祝什麼呢?卻有不少孩童不明其意,一心只想著該向耶誕老人要什麼禮物這種「切身大問題」。大人則憂喜參半,有人享受耶誕的氣氛,有人則步步為營。還可能從耶誕派對、穿著、食物、卡片、禮物到天氣都讓人難喘氣,之後總有人必須找心理醫生「紓解壓力」。

在歐洲年底要找人氣溫暖,最好的方法就是上大街看看。也就是在耶誕商機下,歐美商家八月策劃、九月設計、十月佈置、十一月宣傳、十二月進場的「耶誕佈局」,一定準時在年底時節就整個洋溢在大街上。

所有賣場搶進眼簾、聽進耳裡的都是紅綠交叉雪白的耶誕裝扮與叮叮噹噹的耶誕歌曲,連非基督徒都逃不過這番「神聖的洗禮」,想躲保證沒處躲。

百貨公司更闢地裝潢「專用馬槽」(有些還收門票),裝扮出一個紅衣帽白鬍子的耶誕爺爺,笑嘻嘻地聽取排隊小孩吐露耶誕心願,好讓一旁的家長「私下準備」。很多歐美家長在孩子年少之前,依然保持著「耶誕老公公存在」的信念。當然,耶誕禮物就只好家長們自己幫耶誕老人做人情打點。在對禮物的過度期待中,卻越來越少孩童知道耶誕節到底在慶祝什麼。

德國兒童 39%不知耶誕意義

德國年前曾經針對六到十二歲的兒童對此作了一份問卷,驚人的結果是有高達百分之三十九的孩童「完全不知道耶誕節的意義」。在前東德幾個邦的調查中,更有高達百分之五十四的孩子「不知道耶誕節在幹什麼」。針對這個「令人頹喪的結果」,書商今年底開始力推「耶誕意義問答書」,從耶誕何來的傳統開始,為何歡慶到耶誕老公公為何送禮都做了詳盡的解說。用功的父母可以先買先看,沒時間用功的也可以買上一本當禮物,叫小朋友自己看。

很簡單,耶誕是歐美跨年的最後一個節慶,不趁此延長開業時間拚個最後業績,在經濟持續不振興下,很可能明年會計帳就會讓人臉綠,一些德國商家坦承,在耶誕獎金(Weihnachtsgeld)發放後,消費者的購買慾立刻上揚。但是顧客怎樣才會挑你的店走入呢?於是「耶誕櫥窗」的巧思紛紛出爐,能吸引越多人潮前來觀看,就越有創造佳績的可能性。因為很多歐洲人這個時候帶孩子上街,主要目的就是要看今年的「耶誕櫥窗」怎麼設計,再決定該不該走進去。

耶誕老人 形象得好人緣要佳

大店家在這種門面上尤其不能小手筆,耶穌出生的馬槽畫面絕對是主題之一,再來些溫馨的家人爐火前溫暖相聚,或是大小北極熊的雪白招手,每年主題可以相同,但設計就要絕對創新。另外二十四小時耶誕音樂的大聲播放,更是催生耶誕氣氛的振奮劑,一定不可缺席。耶誕老人人選也是慎重的,電視台每年這個時候做的觀眾市調,就會發現醜聞多、形象差、人緣不好的人是「不夠資格當上耶誕老聖人」的。

有些傳承許久的舊俗在政府贊助下被發揚光大,例如耶誕市集的開市遊行,幾百年來在幾個德國大城市都依然香火延續,德國北部德勒斯登今年就用一點二公噸的巨型蛋糕上了媒體。義大利那不勒斯也輸人不輸陣,擺出了巨型耶穌誕生的巧克力,說到吸引注意力,歐洲到處都不遺餘力。

歐洲耶誕節對孩子的意義畢竟與大人不同。商家「耶誕教戰手冊」通常會在十二月號隆重登場,裡頭從派對前菜、正餐、酒品、甜點、餐具、如何擺置、衣著、禮物到「寵物(pet)耶誕大餐」都詳細建議。當然還有耶誕樹、吊飾、禮物包裝(包括寵物的禮物都不能亂包)、卡片的祝賀建議都細心附上,「耶誕內衣」、「耶誕美容」、「耶誕情人裝」、「耶誕髮型」、「耶誕首飾」更是趁勢推出。

吃喝玩樂 休閒禮券貼心解壓

怕人吃多傷腸胃,連「耶誕腸胃藥」都呼籲等在一邊應急,這一切的「耶誕貼心好意」都在向荷包招手,讓人難以招架。「耶誕教戰手冊」的最後一章,就是教人如何鬆懈耶誕緊張,來點輕音樂、瑜伽或是笑話書籍,更好心的準備了「耶誕壓力專線」,讓人call in或上電台罵罵紓解壓力。也有親友以「過來人的了解」,乾脆送上三溫暖或按摩的「休閒禮券」當耶誕禮物,好讓忙翻的「耶誕受刑人(通常是打理內外的母親)」在年初挪出時間,好好療養去。

親友愈多 選購禮物愈傷腦筋

歐洲不管哪一國,耶誕除夕夜就跟台灣的三節一樣,幾乎都是家人團聚的時候。壓力在這一開始就成形的原因,第一在於沒人希望太寒酸(但是耶誕獎金在通膨下卻沒增加),其次是許多人希望年年都有的耶誕可以來點不一樣的,那創新巧思就要傷神耗腦了;第三是比大比好比精緻,不管是在家庭還是在商業設計上就是有人會批評,第四是對耶誕「歡樂氣氛」的期待過高,因此失望就越大。

而不管朋友相聚或家人碰面,認識的人越多禮物的包袱就越大。英國去年底曾公佈幾項權威性的大型調查,歡樂十二月的首要大敵就是「耶誕壓力」。很多人在問卷中認同「寧可去看牙醫,不要去擠購耶誕禮物」,因此還會出現頭疼、失眠、空間恐懼與胃痛等生理毛病。上百萬人覺得「十二月比任何工作的壓力都大」,在平均一個英國人頭要買上十六份耶誕禮物的重擔下,有超過六百萬人居然坦承「為買什麼就頭痛到不行,怎麼買更是問題」。

最怕的就是一上街就淹沒在人海裡,呼吸走路都寸步難行。英國女人在問卷中比男人「先發制人省力氣」, 三分之二的女人會在一兩個月前就開始尋購耶誕禮物,男人則不到最後一週不會甘願上街頭。而英國成人普遍花上四十個小時選購耶誕禮物,是很正常的事情。耶誕禮物哪些會被列入考慮?娛樂電器、數位相機、CD、DVD、書、玩具、香水、化妝用品、小型家用品、手錶、首飾、耶誕吊飾、蠟燭、燭台或耶誕月曆都受到歡迎。

狂歡過後 腸胃心理病號增多

事實上,耶誕節之後也並非就「天下太平」。一些買錯尺寸或是聽錯孩子心願的「錯禮名單」就在此時出爐,這下子要去跟送禮人要到收據、到店家「換對禮」的重責大任,一般通常會落到父母親身上。每當這齣「節後開店大戲」上演時,也正好是商店折扣戰的旺季。而既然都要上街換禮物了,那就順便再來個折扣狂拼,算是紓解一下歐洲主婦整個季節以來的耶誕壓力!

當然,歐洲開春後醫院預約生意最好的除了腸胃科之外,就是可以聽人說話的心理醫生啦!(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