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美防務專家預測伊朗在劫難逃

【大紀元12月16日訊】(亞洲時報Ritt Goldstein撰文) 有關伊朗核計劃的談判在緊鑼密鼓展開的同時,有關美國或以色列可能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的傳言也甚囂塵上。根據目前主導美國和伊朗政治的現實情況,3 名美國重要防務專家分別就美國對伊朗采取公開或秘密軍事行動的可能性,地緣政治權力以及能源安全等議題發表了具有預見性的觀點。

至于布什政府最終會如何解決伊朗核問題,華盛頓國防政策智庫-全球安全主任派克告訴《亞洲時報在線》,“本人認為我們會采取打擊行動。”他補充說他認為美國會在2006年美國選舉前的某個時候采取行動。

上月底,代表歐盟的英法德三國成功與伊朗達成協定,德黑蘭將自願中止濃縮鈾和其他敏感核活動。伊朗正尋求一攬子的安全、貿易和技術援助作為回報。它與英法德三國的談判將于本周某個時候再度恢復。這是伊朗與歐洲第二次達成協定,普遍認為第一次是美國促成的。仍然存在的問題是,伊朗根據國際條約所賦予的權利尋求修建新反應堆以及實現核燃料自足。但有關伊朗核野心的實質性問題仍存在,而布什政府在解決該問題的過程中將碰到無數困難。

前美國能源部官員、現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核不擴散計劃負責人沃爾夫斯塔豪告訴筆者,“我認為事實上布什政府的政策旨在破壞歐洲和伊朗之間達成的協定。”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歐盟與伊朗的協定會失敗,布什政府內部成員將要求與伊朗決戰,他們期望這樣做。”

《紐約時報》12月12日的頭條新聞說,“美國和歐洲再度出現分歧,而這次是因伊朗而起。”截至到2002年底,伊朗已探明石油蘊藏量占全世界的9%,其天然氣蘊藏量居全球第二。歐盟大型能源公司已在伊朗建立分支機構。而從1953年中情局支援推翻伊朗領導人摩薩德,扶植沙阿……直到1979年伊斯蘭革命爆發,伊朗的能源資源一直受美國控制。

在 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後,美國的制裁使自己的能源公司在伊朗失去了支配地位。除了歐盟能源公司,中國石化最近也與伊朗簽訂有關液化天然氣和石油的巨額能源合同,估計這些合同的價值在900-2000億美元不等。中伊能源合同是在中國石油進口過去5年裏翻了一番,且在2004年的頭8個月裏增長40%的背景下簽署的。

美國研究能源衝突和安全的權威人士、罕布什爾學院克萊爾教授闡述了伊朗的能源與正在發生的事件之間的關係。他告訴筆者“世界很快就會面臨全球能源危機。” 他在12月8日發表的一篇名為“能源危機將困擾布什的第二任期”的文章中警告說“消費大國之間的資源競爭將日益激烈和緊張。”

克萊爾在回答布什政府是否為能源而與伊朗對抗時說,“這都是為了權力,波斯灣的石油是全球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權力的焦點。”他指出控制了波斯灣也就等于控制了全球經濟。他認為布什政府想控制伊朗的資源未必是為了自己的能源需要,而是為了“在分配波斯灣的石油時有否決權”。

派克也說出了類似看法。他補充說,“控制了石油也就控制了一切……權力。冷戰結束時我們發現自己成為全球巨人,我們由此認為能使世界變得對美國更安全。”派克認為布什政府最關心的是“傳播美國的和平”,同時相信將有極少數國家“反對‘世界新秩序’,但它們不得不遵守這種新秩序。”

俄羅斯總統普京12月3日在新德里尼赫魯基金會發表演講時強烈抨擊美國的這種行為,說“在國際事務中采取獨裁行為是很危險的……即使這種獨裁披上美麗的假民主外衣”。

克萊爾和派克都發現美國在烏克蘭和在伊朗的行動有相似之處,克萊爾認為美國會采取秘密行動“在伊朗國內激發起義”,這將為通過政權更替“使伊朗的油田對美國公司開放”提供一種機制。派克直接把伊朗稱為“反霸權主義陣營的前線國家”,他補充說俄羅斯和美國都“決定在烏克蘭劃定最後界限”,因此烏克蘭也將“成為一個前線國家”。

克萊爾指出,北京正考慮繞過波斯灣從哈薩克修建一條直通中國的油管,該工程旨在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而不受美國控制。因此,對美國來說,控制能源似乎是關鍵問題。

沃爾夫斯塔豪警告說,“伊朗不會眼睜睜看著別人破壞自己的核設施而坐視不理”,而且“在我看來,沒有歷史經驗證明能通過外科手術式的軍事打擊解決伊朗核問題”。克萊爾認為如果伊朗遭到襲擊,德黑蘭“可能發動報復行動,影響能源供應,並進而可能引發能源危機和一場全球性的經濟蕭條”。

9 月24日新加坡《海峽時報》的頭條新聞說,“伊朗展示導彈是為回應最後通牒。”據推測,伊朗潛在的報復打擊目標包括美國駐伊拉克軍隊、以色列城市、波斯灣油輪或沙特油田。雖然伊朗可能利用不對稱戰爭進一步打擊美國或以色列在全球的利益,但布什政府的新保守派還是支援對德黑蘭采取軍事行動。

派克跟副總統切尼和副國務卿約翰·博爾頓一樣並未將後果看得那麼嚴重:“他們(伊朗領導層)不得不忍受打擊,因為他們必須重視其他很多對其政權的維繫是必不可少的東西,而我們有能力使他們失去這些東西。”

派克後來還提到潛在的“胡齊斯坦策略”-采取地面襲擊使擁有豐富石油資源且與伊拉克接壤的胡齊斯坦省從伊朗分離出來。如果伊朗的財源被拿走了,在伊朗進行“政權更替”就相對容易很多。

所有接受采訪的專家也都提到一個不那麼具有挑釁性的替代方案,那就是秘密行動。秘密行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包括人民聖戰者組織發起的“擦槍走火事件”或 “政權更替”。該組織目前被美國國務院列為恐怖組織,但新保守派竭力要求把它從恐怖組織名單中刪除。

值得注意的是,2002年伊朗的秘密核計劃被曝光多虧伊朗反對派組織全國抵抗委員會(NCR)。自那以後,有關伊朗核計劃的資訊有真有假。但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CRS)有關伊朗核計劃的一系列報告已不再把NCR列為恐怖組織。

伊朗解釋說自己的核計劃是為把核能用于發電,其石油和天然氣不能再生且占該國硬通貨的很大一部分。根據CRS今年3月的一份報告,伊朗早在1959年就開始實施核計劃。CRS說,“沙阿原本打算到上世紀90年代興建23座核反應爐,可能有人認為該計劃很宏偉,但它未必是為了‘秘密’研製核武器。” CRS還指出伊朗當前計劃要在20年內獲得生產6000兆瓦特電量的能力。然而,CRS一面說“伊朗還需數年才能生產出大量生產核武器的分裂材料”,但另一面又說“與核武器相關領域的技術持續發展引起許多國家擔憂”,這是造成當前緊張局勢的因素之一。

另一個因素是被派克稱之為“聯盟”。雖然卡迪爾·汗經營的核黑市于1年前曝光,但仍不清楚的是早在上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期間就開始的一項合作性武器計劃。派克在解釋伊朗如何能獲得核武資產時說,“它是個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和北韓在內的三邊技術聯盟。它們一直聯合研製核武器。”

派克所披露的很多都是CRS今年3月公布的名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北韓和巴基斯坦的交易”的報告中首次提到的。

去年冬季,利比亞被發現計劃從卡迪爾·汗博士的核網路獲得核武器,而“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說沒有證據證明伊朗有這樣的計劃”,派克推測說“它們知道如何製造幾種不同的(核)炸彈”,這些資訊都是從“聯盟”-卡迪爾·汗博士那裏獲得的。

至于他為何如此肯定伊朗擁有核武計劃,派克解釋說其“基本理由是伊朗正從事巴基斯坦為發展核武所做的一切”。他再次強調指出,“卡迪爾·汗並未將整套核技術都出售給伊朗,因為伊朗、巴基斯坦和北韓這三個國家在近10年內一直進行密切合作”,包括在導彈技術和濃縮鈾技術方面的合作。

派克的評估值得注意,其代表著美國防務界的主流看法。例如,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期刊《參數》秋季一期雜志發表了一篇題為“伊拉克陰影下的伊朗:應對德黑蘭的核野心”的戰略文章。文章不僅從一開始就假設德黑蘭有核計劃,而且開篇就指出“美國未來數年若不使用武力……(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前景渺茫”。

至于伊朗為何想要核武器,派克回答說:“伊朗有足夠的理由感到擔心,其任何一位神志清醒的領導人都意識到了獲得核武器的必要性-多多益善且越快越好。”《參數》上的那篇文章也持同樣的觀點:“伊朗神職官員幾乎肯定想要核武器以彌補其常規兵力的缺陷、威懾潛在對手以及維持其政權的安全。”

該文章接著指出,伊朗政權不可能不知道一旦部署了起有效威懾作用的核武器,就可免遭“敵國發動的先發制人和預防性軍事行動”。而且普遍的看法是,伊朗尋求獲得核武器是出于防禦目的。伊朗早在八十年代就一直在進行核開發,它聲稱由于擔心美國的進一步制裁行動,所以沒有按要求向IAEA公布其核活動,而且在八十年代“美國海軍還摧毀了伊朗的常規海軍能力”。

由于1979年伊朗發生了伊斯蘭革命且美國在兩伊戰爭期間支援伊拉克,美國與伊朗之間的關係一直很緊張。正如派克之所見,伊朗跟歐洲的關係與其跟美國的關係完全不同:“他們在周五的祈禱中沒有詛咒‘歐洲去死’,而是詛咒‘美國去死’,‘猶太複國主義實體去死’。”

五角大樓高層諮詢機構-國防科學局在11月底在一份報告中高調批評了布什政府的“反恐戰”行為及其對埃及、巴基斯坦核沙特等專制政權的支援。該報告批評說:“穆斯林並不仇恨我們的自由,而是仇恨我們的政策。”

11 月中旬布什政府的消息人士透露說,要麼是美國要麼是以色列也許會對伊朗的核設施進行空襲,與此同時還聲稱伊朗正在尋求開發核導彈彈頭。這樣的聲明早幾個月前就發表過,顯示了政府的立場。但擬議中的向以色列出售價值1.39億美元的炸彈,包括500枚所謂的“鑽地炸彈”看來是針對伊朗核設施的,而實際的交易可能早就達成了。

以色列利庫德集團和工党成員都聲稱伊朗的核計劃是不可接受的。一直有報道說,以色列飛行員在為空襲伊朗核設施進行訓練,裝備有特殊結構油箱的F-15和F-16戰鬥機的戰鬥半徑可覆蓋伊朗。

3月4日的CRS報告曾指出,儘管伊朗的違規行為也許看來微不足道,但有人認為伊朗的欺騙技巧起到了很大掩飾作用,而且IAEA也一直指責伊朗在2003年10月之前進行欺騙、拖延和掩飾。《紐約時報》12月12日報道了IAEA 2003年對德黑蘭一家電力公司假墻後面的濃縮鈾離心機的核查情況。

沃爾夫斯塔豪說:“我們完全相信還會有更多的事情在伊朗曝光:尚未被揭露出來的事情、對其秘密核設施的指控以及尚未公布的其他核活動-這一切都將發生。”

筆者采訪的所有專家的觀點至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伊朗對核武器心猿意馬。沃爾夫斯塔豪強調說,鑒于伊朗的政治、意識形態和安全顧慮,它是“一個鐵了心要獲得核武器的國家”。然而,專家也認識到,伊朗政府並非鐵板一塊,不同的派系都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發展核武器的決定可能是某個主導派系單方面做出的。

派克指出,倘若伊朗的核野心是革命衛隊狂熱的結果,且拉夫桑賈尼和哈塔米總統領導的兩個主要權力集團不予支援,那麼就有機會獲得某種形式的解決。他還指出,假如核野心是“所有主要派系”的共同願望,那麼“談判解決是不可能的”。

從伊朗的立場來看,布什總統將它列入“邪惡軸心”和“政權更替”的名單中,而且還攻擊並占領了它的兩個重要鄰國-阿富汗和伊拉克。沃爾夫斯塔豪說:“誰應擁有核能力和誰不應有的問題很多情況下實際上是信任、看法和偏好的問題,也就是許多人看來不可接受的標準。”

12月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新德里說:“只有基于國際法和國際社會毫無例外地充分實施這些準則的能力的平衡體系,才能引導我們解決人類面臨的難題。”(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