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學者:國會改革應檢討議長角色中立

【大紀元11月21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嘉慧台北21日電)台灣心會今天舉辦「立委選舉與國會改革」座談會,針對目前國會亂象,與會學者多認為,除了「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選制改革外,包括議長中立、議事規則、覆議門檻等問題都應一併檢討,甚至應將國會議事全程轉播並建立評鑑制度,以提升國會問政品質。

座談會由台灣心會法政組召集人陳春生主持,與會學者包括立法委員趙永清、政治大學教授李酉潭、最高法院律師懲戒覆審委員長曾肇昌、總統府國策顧問張貴木、中山大學教授廖達琪、暨南大學副教授趙達瑜等。

立委趙永清指出,由於在五權憲政架構下,立法院職權並不完整,部分立委以耍寶作秀來吸引媒體;但立委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後,只有理性、專業、務實的立委才能當選,將有助於提升問政品質。

不過除了選制之外,要改善國會亂象,趙永清認為,還必須建立配套措施,包括議事規則、立院組織、委員會功能等的修改及強化,尤其是國會議長的角色必須檢討。

他說,現在議長除了主持議事不中立的問題之外,由議長主導的朝野協商也因為過程不透明,充斥利益分贓的檯面下運作;另外立委「保護傘」的問題,導致部分有案在身的立委都加入司法委員會,國會議長也要負最大責任。

李酉潭表示,台灣的總統是實權總統,而國際上也認定台灣是總統制國家,因為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後,國際上才肯定台灣為民主國家。而總統與行政院長的關係,已漸演化為古代皇帝與承相的關係,也就是「總統有權、院長有能」的模式。至於國會的問題,他認為台灣沒有兩院制的傳統,而在一院制之下,如何保持行政與立法的平衡,又不致造成國會專制,是思考重點。

廖達琪指出,目前國會弊病可分為「黑金盤踞」、「專業不足」、「政黨惡鬥」,而選制改革雖有幫助,但不能解決所有問題。要提升國會的問政能力,使國會能與總統相互制衡,例如美國國會的水準,就必須強化許多裝備,包括調查權、審計權、資訊權等,建立強大的國會幕僚體系,使立委問政能言之有物,而不是只會謾罵。至於為避免國會專制,可將監察院、立法院仿照美國「參議院」、「眾議院」來定位。

曾肇昌也認同國會改革除了選制之外,還必須有其他配套設計。他強調,國家要正常運作,一定是「行政領導」,如果「議會領導」一定大亂,以美國為例,總統的覆議權(否決權),國會須以三分之二多數才能否決總統;但台灣卻在上次修憲時將覆議門檻大幅降低為二分之一,結果公投法覆議案就沒有成功。

曾肇昌說,其次民主國家國會議長都應保持中立、退出政黨,但現在立法院長卻不如此,還擔任政黨的副主席,如何期待議事中立?另外,總統制國家國會議員沒有質詢權,但台灣幾次修憲都沒有廢掉質詢制度,讓立委整天作秀、吵鬧,制度設計根本就錯誤。

趙達瑜則認為,在內閣制國家國會議長當然必須中立、淡出政治;但總統制國家,因為行政、立法為二套人馬,因此要求議長完全退出政黨,恐怕有困難。不過她同意,改革國會不能只改變選制,包括國會組織、議事規則、協商制度、遊說制度、調查聽證制度、助理幕僚建制等,都必須檢討;尤其應將國會議事全程轉播,讓立委問政過程更透明,進而建立國會評鑑制度,才能提升國會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