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璀燦

蛻變中的印度

【大紀元11月20日報導】(中央社印度採訪小組新德里20日電)

印度人口居世界第二大,面積是世界第七大,在奉行社會主義閉關自守多年後,改弦易轍實施市場經濟發展迅速。

在印度首府新德里西南Haryana省的小村莊Gurgaon,最近一直在大興土木,舊有的民宅被高聳的大樓取代,簇新的玻璃帷幕建築在陽光下閃爍,有二十六座新興購物商城正在同時興建。

新德里附近在三年之中預計成立一百五十座商城,這些只是其中一部分,整個印度預計在2009年以前會有六百座商城。

據中央社報導,這股興建購物商場的熱潮,是印度自1990年代經濟開放以來的一項成果。今天在各大城市的公路上,手機、電腦與可口可樂的巨幅廣告隨處可見,麥當勞與披薩店遍及全國,過去出國尋找機會的印度人紛紛回來,不是探親,而是留在國內發展。

最顯著的變化是中產階級興起,包括富裕的農民,白領階級,企業家,軍人等,這些人數有人說兩億,有人說三億,特徵是工作認真,追求更好的生活。他們有合理的收入,擁有存款、汽車、電視以及其他消費品,通曉英語,注重孩子的教育,積極進取,喜愛消費,不僅是家庭經濟支柱,而且創造時尚,引領風騷,政治力量愈來愈大。

中產階級的出現也帶動新的思潮,印度在獨立之前,崇尚克己,鄙夷享樂,強調犧牲小我奉獻社會。如今情勢變遷,政府放寬對電視的管制,商業化節目大行其道,長久以來對酒食的禁忌逐漸消失。一家服飾店的廣告,鼓勵消費者「穿出個性」,在過去這是不可思議的事。

印度家庭一向尊敬老人,小孩只能順從長輩的旨意,近來年輕人已經有較大的決定權,而且家庭中青少年與兒童的地位明顯提升,足以影響父母消費趨向,以他們為對象的廣告愈來愈多。

印度女權運動起初只是城市中婦女反對嫁妝、強暴、家庭暴力等陋俗的社會運動,但是不久這些組織的影響力便擴大到其他層面,成為頗受重視的小眾團體。她們最令人稱道的一項成就是促使國會通過禁止檢驗胎兒性別的法律,防止女胎尚未出生便遭流產。

女性意識抬頭帶動流行服飾與女性雜誌,兩份國際著名的女性刊物Elle與Cosmopolitan相繼在印度發行。

1994年印度在兩項國際選美競賽中拔得頭籌,從此之後,女性雜誌Femina每年一度的印度小姐選拔,就成眾所矚目的活動,而且促成許多類似的比賽。Lara Dutta在2000年環球小姐選拔中,壓倒群芳,奪得后冠時,印度全國的媒體爭相報導,一連數天,沒有一項消息可以與它抗衡。

電影是印度最流行的娛樂,但是電視已經愈來愈普遍,電視機幾乎成為城市中產階級的表徵,貧苦一點的民眾只能聽收音機。

電視節目以影片、連續劇及新聞為主,最受歡迎的是板球比賽。印度人熱中板球,大街小巷隨處可以看到權充板球柱的木棍甚至椅子,重要比賽轉播的時候,機關行號請假的人特別多。

電視同時發揮同化作用,不同地區收看相同電視節目的結果,產生共同的時尚與觀念,減少文化差異,甚至統一語文,雖然印度有十八種官方言語,最普遍的還是電視節目常用的印度語。

印度發展工業的結果,固然促進經濟,也付出相當代價,一切工業化初期的弊病都可以在這裡看見,包括城市交通阻塞,空氣污染,農村的森林面積縮減,地下水位下降,野生物岌岌可危。工業法令徒具虛文,環保與安全不受重視。1984年Bhopal聯合碳化物公司的毒氣外洩,導致三千五百人死亡,是最顯著的事例。

印度正在蛻變,但當這個古老的國家,追求經濟發展,擁抱世界的時候,它的傳統也在涓涓滴滴的流逝,得失難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