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中國中央與地方的經濟數據大有差異

【大紀元11月12日訊】(美國之音記者許波報導)中國中央政府公布的生產總值和經濟增長率與地方各省市上報的數字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引起國際經濟學界對中國官方的經濟統計數據是否準確的爭論。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星期四報告說,預計今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9.3,全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左右,顯示經濟運行總體上開始從偏熱狀態向正常狀態轉變。頭一天,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中國全部國有工業企業和全年產品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4885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15點7。這個單月增長率是過去三個月增長幅度最小的一次,國家統計局表示,與去年同期百分之17點2的增長率相比,工業增長幅度明顯減緩,表明中國抑制經濟過熱的宏觀調控政策正在生效。

但是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經濟數據與地方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上報的數字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央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經濟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了百分之百分之9點5,但是如果按照地方統計的數字計算,今年前三個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卻達到百分之12點9。中央和地方超過3個百分點的統計差異再次引發了一個由來以久的爭議,那就是中國的官方經濟數據是否準確,是否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

中國官方的經濟數據一直受到國外一些學者專家的置疑。南華早報援引美國卡內基和平基金會的資深研究員伯特﹒卡戴爾的話說,中國經濟過熱是由來以久的事實,因此他認為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幾乎可以肯定低估實際的增長情況。許多評論人士更是直言不諱地說,中國官方最近公布的一系列有關國民經濟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和通貨膨脹係數的增長數字受到政治方面的壓力,“有故意突出宏觀調控成效的嫌疑”。

*地方爭相攀比誇大其詞*

但是匹茨堡大學經濟學教授托瑪斯﹒羅斯基卻認為地方上報的數字存在的問題更大,更令人懷疑。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目前還很難確定中國官方的統計數字是否完全擺脫了政治需要和影響,因為是與不是都需要拿出證據。但是地方爭相攀比,誇大其詞卻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他說:“造成統計上出現差異的原因是,在中國,評定地方政府官員的主要依據是他們統計方面的政績單。地方經濟的增長速度在這份政績單中佔有很大的比重。於是這就造成這樣一種局面,地方官員的提升、工薪和工作調動與反映在統計數字當中的當地經濟表現密切相關。”

據報導,在中國31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中,只有河南省今年前9個月的生產總值低於百分之9點5的中央官方統計數字。內蒙古自治區上報的經濟增長率竟然高達百分之21點8。有關官員承認,這個數字還有爭議,因此可能不會成為最後的經濟增長數據。

中國政府顯然已經了解到地方在統計和上報經濟數據方面存在的嚴重問題。據中國媒體報導,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組成統計執法調查組,分赴內蒙古、遼寧、浙江和重慶進行調查。同時全國人大還委託天津、山東、湖北、雲南和新疆等地人大常委會對本地區進行檢查。媒體報導說,這種“自上而下的統計檢查風暴”反映了中國地方誇大經濟統計數據問題的嚴重性。

長期觀察研究中國經濟統計數據的羅斯基教授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各地普遍存在誇大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這就必然影響到中央政府公布的經濟數據的準確性:“中央政府不能依賴地方和各省政府上報的統計數據,他們了解這一點,這就不能不影響到全國性統計數據的準確性,因為中央數據的準確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地方數據準確。據我所知,中央政府在統計方法上最近並沒有做出重大的調整,因此目前專家學者對中國統計數字的懷疑是有一定根據的。”(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