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一名新聞記者殉職之後

【大紀元10月25日報導】(據中廣新聞李盛雯報導)10月25號,台灣媒體界同感哀悼,因為一名三十歲的台視記者平宗正,在採訪颱風新聞時,不幸落水溺斃殉職。

令人鼻酸且不忍的是,根據當時也在現場的華視記者李文耀轉述消防隊員的說法,平宗正在落水前奮不顧身,讓救難人員先搶救一同落水的女記者;而和他一起被大水沖走,但是幸運被救回一命的聯合報記者楊惠琪則看到,在他滅頂前的最後一瞬間,手中緊緊抱住不放的,是攝影記者視為第二生命的攝影機。

平宗正罹難之後,台視上上下下籠罩在一股哀傷的氣氛當中。晚上七點鐘的晚間新聞一開始,主播蘇逸洪先向觀眾介紹這位年紀輕輕就殞落的新聞記者。

從殉職的主新聞,一路播到他的家人、他的同事和他的作品,以及總統和游揆的哀悼,新聞中的十分鐘,記錄了平宗正三十年的人生。

從他過去留下來的影像和聲音當中,觀眾終於再一次看清楚這位或許過去從來不曾認識的台視記者。

他的同事說,整理他的作品,是他們所能為他做的最後一件事。當災難發生時,媒體記者就像作戰一樣,在新聞的現場衝鋒陷陣。

平宗正的殉職,震驚各界,無論是他自己的家人、媒體同業或是其他記者的家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許多颱風天還在上班的記者都接到家人的電話,第一句話就是問:你現在人在哪裡?家人的擔心溢於言表。

平宗正的意外令人萬分遺憾,然而另一方面,卻也再次突顯了記者採訪時的安全問題。師大大傳所所長胡幼偉指出,新聞是一種價值,但是和記者生命的價值比較起來,生命的價值應該比新聞更重要。

這次事件之後,媒體主管應該要考量到記者的安全問題,不能一味要求刺激畫面,而第一線的記者,當發現可能危及生命安全時,也不要認為臨陣脫逃是不專業的表現。

文化大學大傳系助理教授賴祥蔚表示,台灣媒體的高度競爭壓力,過去許多災難新聞的處理方式早就遭到抨擊,許多記者的作為都很危險,只是過去幸運,沒有發生意外。

平宗正事件是一個不幸,但是希望以後不會再有悲劇發生。當媒體記者在電視鏡頭前強調,風大雨大,記者連站都站不穩的時候,試問,萬一真的一個站不穩而發生意外,責任究竟該由誰來負擔呢。

納坦颱風讓台視失去一個認真拼新聞的好記者,讓我們的社會失去一個在關鍵時刻願意捨己救人的好典範,更讓一手帶大平宗正的爺爺奶奶,失去一個貼心孝順的好孩子。家人的痛、同事的痛以及社會的痛,都喚不回三十歲的年輕生命。

記者殉職之後,台灣記協和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陸續呼籲,新聞從業人員在滿足民眾知的權利之外,也別忘了自身安全,以免造成更大的負擔和遺憾,包括中視等媒體也宣佈,幫所有記者買了意外保險,讓他們為新聞衝刺的時候,沒有後顧之憂。

誠如一名醫院公關在颱風天發給所有堅守崗位的醫藥記者的電子郵件內容中提到的:┌聽到記者發生意外,真替大家擔心,為工作拼命,但是誰替你承擔風險呢,出門回家路上,要多小心┘。風雨中依舊為觀眾聽眾讀者持續守候的記者們,是否真的了解:生命和新聞不是二選一的課題,新聞誠可貴,生命價更高的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