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古橋之七:奇妙的音響建築─七孔五音橋

意文
font print 人氣: 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0日訊】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陵地–清東陵,園區中從各陵寢的建築的用材做工、裝飾配置等方面,處處對映了清代的經濟由盛到衰的歷史,從藝術作品選用的題材中,深刻反映了清代文化的風貌。

“七孔五音橋”是清東陵順治皇帝的陵區裏,近百座石橋之中最大、最奇特、最神秘而有趣的一座橋樑。

橋全長110.60米、寬9.10米。橋上有石望柱128根,抱鼓石4塊,兩邊安設有石欄板126塊,每塊欄板的形狀和大小相同,如果用石塊,順著敲擊,會發出不同的聲音,是一座能發出音響的建築物。

當擊打的方位不同時,發出的聲音亦不相同,會聽到5種如金玉般的響聲音階,有的低沉渾厚,如鐘鳴、有的清脆悠揚,彷佛是輕敲磬或木魚之狀,悅耳動聽。

據說這是根據我國古樂中的五個音階,“宮、商、角、徵、羽”的區分而確定的,所以人們稱它為”五音橋”。所用石料亦屬獨特,除了全橋身用漢白玉石材拱砌之外,能發出音響的欄板,是使用質地潔白、細膩的方解石,此類石材約含有50%的鐵質石料雕刻建造的,因此能夠發出響聲。

薈萃了清朝建築藝術精華的清東陵,同時也達到了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頂峰。

【正見網】(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大陸河北省雄縣、永清一帶地下埋藏著結構複雜、設施完善的古戰道,據中國文物部門初步調查,古戰道總面積可達一千三百平方公里,橫跨雄縣、霸州、文安、永清四縣市,其工程浩大、結構複雜、用途較廣,堪稱「地下長城」。新華網報導,河北省文物部門今年為配合阿榮旗到深圳高速公路河北段的建設,對沿線進行了文物調查,在工程通過的祁崗發現古戰道遺址。在此之前,在永清、雄縣、霸州等地已先後發現過相似的古戰道。
  • 蘇州地形河湖交錯,故而橋樑眾多,是一著名的水城。而在眾多的橋樑之中,最為壯觀的橋,就是唐代所建造的寶帶橋。
  • 蘆溝橋位於北京城西南13公里、豐台區宛平縣城西門外,跨永定河之上(舊稱蘆溝河,蘆溝橋便以此命名),它是北京最古老的石造多孔聯拱橋。始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西元1189年),成於明昌三年(西元1192年)。至今已有八百多的歷史。在金代,蘆溝河是出入京都南北的交通要津,同時亦是軍事要地。
  • 「洛陽橋」是中國現存第一座跨海石橋,位於泉州城東北13公里處,橫架與惠安縣分界的洛陽江之上,橋以江為名。
  • 福建東山島冬古灣鄭成功古戰船遺址最近發掘兩處沉船遺址,考古隊証實一處是宋元時期運載青釉瓷器的沉船,一處是晚清時期運載建材物資的沉船。
  • 雙龍橋始建於清代乾隆年間(西元1736年─西元1795年),當時只建成三孔石橋,後常因滬江、塌衝河水泛濫成災,河床被沖積而逐漸加寬,三孔小橋獨居河中,已無法橫跨兩岸,於是在道光十九年(西元1839年)又續建造十四孔石橋,與原建的三孔石橋首尾相連,雁齒蟬聯、合為一體,故又稱為“十七孔橋”。
  • 在多數人心中,大海似乎總能激發兩種感受:面對碧海汪洋感到寧靜安詳,心靈被浪花拍岸的濤聲撫慰;或是面對海洋之浩瀚和不羈力量,感受到一己的渺小與人生的短暫。1564年出生的威廉‧莎士比亞多次在作品中融入海洋意象,十四行詩第60首便是一例。這首詩發表於1609年,收錄於莎翁154首十四行詩中的「美少年」(Fair Youth)組詩,同時收錄的詩作都描寫了詩人與一位美少年的深厚友誼。
  • 卡爾津城堡(Culzean Castle)坐落在蘇格蘭西南的亞爾郡(Ayrshire)懸崖上,是蘇格蘭1800年代流行的建築風格──喬治亞建築(Georgian architecture)的最佳典範。喬治亞建築的特色包括古典又內斂的室內裝飾,以及切割均勻的外牆石材,即「方石」(ashlar)。
  • 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位於倫敦市中心,擁有一千四百多年歷史,教堂著名的特色包括靈感來自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圓頂,以及精緻的西立面,有著寬敞門廊和雙塔樓。雷恩從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汲取靈感,融合科林斯柱、壁柱和三角楣飾造型,將這些元素與巴洛克風格合為一體,詮釋出獨特的英式風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