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

遊覽未來交大建築學院館暨美術館

【大紀元1月30日訊】(自由時報特派記者王凌莉╱東京報導)

 預計明年十二月完工的國立交通大學建築學院館暨美術館,昨天在設計者安藤忠雄的說明,以及巨型虛擬空間模擬器(VRDome)模擬下,交大生態園區與兩座館舍的未來風貌盡收眼底。這座堪稱世界最大的商業用虛擬空間模擬器,是第一次虛擬台灣建築,這樣的模擬器可以精準展現建築物未來面貌。

 

這座由日本松下電工所研發成功的巨型虛擬空間模擬器,內部最多可容納三十人,觀賞者透過三D立體眼鏡,時間進入未來,從廣場進入半弧形的建築館裡,寬廣明淨的落地窗、戶外青綠的視覺和蔚藍的天空,讓人能夠親身感受到這座建築館未來結合周邊自然景觀的爽朗。這座地上三層樓地下二樓的建築館未來將容納一系三所及兩個研究中心,其中還括宏碁贊助一億元成立的數位創意研究中心。

 

在虛擬器1:1比例展示下,像是走進寬廣的希臘半圓形劇場,在金屬及全透光玻璃窗的媒材設計下,視野朝廣闊的大自然,實驗室與研究空間全部面向自然,自由和曠野與建築館融為一體。走到戶外半圓型廣場,順著半圓形劇場階梯而上,可仰視建築館連結天際邊線,形成的藍白對比的地中海色調,為向來給人科技發展為主的交通大學增添濃厚的藝術氣息。

 

順著建築館二樓半開放式通道,可以連結到美術館主口的廣場,這種利用地形高低坡差而設計的建物,不僅有效利用開放空間,同時也營造建築的現代感,同時也強化行走動線的人性化。安藤以石牆內包展場,外圍以玻璃窗帷幕,參觀者在展場內可以專心欣賞藝術品;走到帷幕玻璃窗時還可以看到大自然締造的藝術品,這是安藤典型的人造與自然結合的手法。

 

內部設計好的虛擬展場,還安排了建築師安藤忠雄、交大校長張俊彥等人成為「虛擬參觀者」,昨天本尊在虛擬場域中碰到虛擬的自己笑聲不斷。此外,在虛擬場域中穿牆透柱的經驗也讓人不由得直呼「危險」!虛擬建築最有趣之處,是能夠讓參觀者隨時變換空間,完全依照自由意志行動,走累了,直接躍過樓層到達目的地,行動的節奏自己控制,很難有「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憾事。

 

這座內徑達八.五米,高七.四米,造價約一億台幣的橢圓形空間模擬器,由十八台投影器及十九台PC電腦群所構成,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商用虛擬空間模擬器。交通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劉育東說,它最大的優點在於能夠精確地模擬出實境和實體建築;其次是能夠將建物的材料清楚模擬,讓業主實際了解建築物成形後的風貌。曾經參觀過幻象機模擬器的他認為,松下這座模擬器甚至於大過幻象機的模擬器,而交大建築館及美術館是台灣首度以巨型虛擬空間模擬器模擬實境的建物。(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