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定著是豐年

三舍
font print 人氣: 3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月29日訊】台灣歌謠中,有若干旋律同源而歌詞、歌名互異的曲子。其中一支恆春小調,除了有原始版的「台東調」外,還先後被愛樂者改編成「耕農歌」(國台語版),以及「生蚵仔嫂」、「三聲無奈」等台語名曲,流傳之廣少可比擬。

回憶一九五○年代初期,威權體制下的台灣正如火如荼進行「國語化」運動,校園歌曲的教唱也成為最有效的推廣手段之一。當時不僅各級學校都有音樂教本,台灣省教育會還創刊出版「新選歌謠」月刊。上述的「耕農歌」就發表在一九五二年的八月號。

經由月刊主編呂泉生先生的推介,這首曾辛得先生改譜、作詞的國語版「耕農歌」很快就風靡全台,甚至凌駕「本尊」歌謠,也活生生將台灣本土旋律內地化。還好另有人填上台語歌詞,只可惜作詞者無從查考;歌詞寫道:

一年過了又一年,冬天過了又春天;田底稻仔青見見,今年定著是豐年。

水牛赤牛滿山埔,看牛囝仔唱山歌;青年男女犁田土,頂坵下坵相照顧。

簡單的四句聯,自然的押韻,描繪出一幅樂觀、知足、人情味洋溢的農村景象!可不是嗎。終年勞苦的莊稼漢最期待的,當然是能夠好好收成、過個好年;而牧童在放牛吃草之際,最樂的該是哼唱山歌、怡然自得吧。等到農忙季節,農家最需要的,則是左鄰右舍的彼此幫忙、照應。

這不正是早年農業台灣的真實寫照嗎?當時人與牛可真是相依為命、患難之交;甚至直到現在,還有人念念不忘牛的恩情,推崇「台灣牛」的精神,不忍心食用牛肉。至於養雞飼豬,更是最普遍的農家副業;也因而最受農家歡迎的春聯,首推「六畜興旺」。

誰知人類文明不斷進步,與周遭環境的和諧關係卻逐漸破壞。如今,在大自然一再反撲之後,竟然又相繼出現國際性的狂牛症與禽流感,以致成千上萬的牛隻、雞隻慘遭撲殺、焚燒或掩埋。看在傳統農家眼裡,何其心痛!

但願天佑台灣,猴年行個好運。就像「恆春耕農歌」所唱的:田底稻仔青見見,今年定著是豐年。

──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能夠聽到葉落,那或許整個驛站沒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時接待人員應該也歇息了吧。 整個詩篇,總結起來就是四個字:孤獨、失落。
  • 清明之際,舍妹夫婦遠攜父母靈骨而歸葬於故鄉,余在海外,阻於國難不能奔赴,乃弔之以文,曰: 嗚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駕鶴,亦近三月。憶思雙親,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濟親族。力有大小,唯盡本分。載入家譜,亦有光矣。
  • 神韻交響樂團演出的西方交響樂曲,經常有有十分貼心的安排,樂曲的選奏也極富巧思,不論觀眾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響樂,在精采的樂音引領下,總會體驗到層層的驚喜與無盡的感動。
  • 只記得那個衣衫襤褸的長頭髮的女人,拖著一跛一跛的腿,挨個翻著垃圾桶找吃的,他一邊找一邊咧著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說的,我們村老人給我講過的苦命女人。其實提起來,鄉下的人,哪個不覺得自己命苦: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擔不完的驚,受不完的怕。
  • 鳳飛飛的歌聲無疑是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頁,她演唱的台灣歌謠作品,為數雖然不多,寥寥數十首,創作年代卻從晚清到近代,風格迥異多元;更重要的是,身為台灣的女兒,面對每一首作品,無論是原唱或是重新演繹,都展現出歌者對傳承尊崇母文化的使命與信念。
  • 我要寫篇短文紀念我剛過世的朋友,林建興。林大哥生前寫道:「人一走,茶就涼,屬自然規律;人還在,茶就涼,為世態炎涼。」我喜歡喝茶,雖不擅焚香煮茶,但我知道,好茶哪怕茶涼了,餘韻裊裊,還是會讓人回味無窮。
  • 什麼是四聯體格式(tetractys)呢?「四聯體格式」是現代英國詩人雷‧斯特賓(Ray Stebbing)發明的一種詩歌形式,由至少 5 行 1、2、3、4、10個音節組成。
  • 這是我父親日記裡的文字 這是他的生命 留下 留下來的散文詩 多年以後 我看著淚流不止 我的父親已經老得 像一個影子
  • 剛開始,經常是在半路上,新一就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口水都會流出來。慢慢等他大一點,他會拉著我的手,自己走幾步。再大起來,他就喊著廣告詞,變換著起步、正步、踏步,有力地甩著胳膊,走在我的前面。 我們欣賞龍山路華燈初上的夜景,路人也欣賞著我們這一對母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