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光彩奪目的景泰藍

【大紀元訊】景泰藍是已有五百多年歷史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它以工藝精細複雜、色澤晶瑩瑰麗、外表金燦華麗而馳名中外,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琺郎藝術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

   景泰藍又稱銅胎掐絲琺郎。琺郎藝術早在元朝時就已從西亞、波斯、阿拉伯等地傳入中國並得以發展。由於這種琺郎工藝在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已大量製作,多用寶石藍、孔雀藍色釉作為底襯色,此間的琺郎工藝無論是技藝成就,還是數量與質量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所以人們就把這種精美的掐絲琺郎工藝品譽稱為景泰藍。

   明代景泰藍造型端莊厚重,色釉宛如寶石般的晶瑩深沉、滑潤如玉,紋飾粗獷飽滿,色彩對比強烈、堅實、瑰麗,鍍金明亮金燦。這些成就與特點為以後的景泰藍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到了清代乾隆時期景泰藍又有了新的發展,不僅品種繁多,而且琺郎釉料從六、七種發展到十幾種,使景泰藍的色調更加豐富典雅,工藝技術更加細膩精湛。到了晚清時期景泰藍從單純的宮庭藝術逐漸走向了民間和國際市場。在1904年的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上景泰藍獲得了一等獎,這就使景泰藍的聲譽日益增高、身價倍增。

   精美的景泰藍是如何製作出來的呢?現將景泰藍的生產工藝簡介如下:

   一、造型製作(制胎):將紫銅片按照圖紙要求剪出各種不同形狀,並用鐵錘敲打成各種形狀的銅胎,然後將其各部位銜接上好焊藥,經高溫焊接後便成為器皿銅胎造型。

   二、掐絲:用鑷子將壓扁了的細紫銅絲掐、掰成各種精美的圖案花紋,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銅胎上,然後篩上銀焊藥粉,經900℃的高溫焙燒,將銅絲花紋牢牢地焊接在銅胎上。

   三、上釉(點藍):焊好絲的胎體經酸洗、平活、整絲後便可上釉了。所謂點藍就是用金屬小鏟把各種琺郎釉料填入絲紋空隙中,經過800℃的高溫燒熔,將粉狀釉料熔化成平整光亮的釉面。如此反覆兩次至三、四次的上釉熔燒,才能將釉面與銅絲相平,這樣就使器皿披上了華麗典雅、五彩繽紛的漂亮處衣。

   四、磨光:是用粗砂石、黃石、木炭分三次將凹凸不平的藍釉磨平,凡不平之處都需經補釉燒熔後反覆打磨,最後用木炭、刮刀將沒有藍釉的銅線、底線、口線刮平磨亮。

   五、鍍金:將磨平、磨亮的景泰藍經酸洗、去污、沙亮後,放入鍍金液糟中,然後通上電流,幾分鐘後黃金液便牢牢附著在景泰藍金屬部位上了。再經水洗沖淨乾燥處理後,一件斑斕奪目的景泰藍便脫穎而出了。

   鍍好金的景泰藍再配上一座雕刻得玲瓏剔透的硬木底托,更顯出景泰藍雍容華貴、端莊秀美的姿色。

   隨著景泰藍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的需要,一些異形產品、實用產品、旅遊紀念品以及高、大、精、尖、高品味的景泰藍大量生產,新品種、新花色、新工藝不斷湧現,近年來景泰藍行業裡出現了脫胎景泰藍、銀胎景泰藍,畫琺郎與掐絲琺郎相結合的景泰藍、機制景泰藍、仿日本七寶燒的銀晶藍、免去燒焊工藝的琺郎珀晶,以及多種工藝相結合的景泰藍。特別是多工藝結合景泰藍尤為突出。這是一種以景泰藍為主體,然後與牙雕、玉雕、木雕、漆藝以及花絲鑲嵌等工藝結合,由於多種工藝巧妙結合,各種材料互相襯托,再加上通體又鑲嵌了大量的寶石,更使作品新穎奇特、玲瓏剔透,通體散發出珠光寶氣。這種新工藝既能用以製作各種器皿,而且還可以用來製作立體人物、風景建築、動物等題材。

──轉自《世華網》(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