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要聞

何只一個劉文聰

【大紀元9月23日訊】「台灣霹靂火」連續劇業已「下台一鞠躬」多時,但顯然的,這把火還在台灣社會延燒,最具體的明證,即是日前幾場火災,既燒出人命所繫的公共安全問題,猶燒出禍首為誰的「劉文聰效應」之爭。

「如果不爽,就送你一桶汽油和一支番仔火」,是「台灣霹靂火」劇中主角劉文聰朗朗上口的台詞。如今,發生在台北縣蘆洲大囍市社區的火災,已證明是自焚引發;而翌日出現在台中縣大里健康國宅的火災,則係縱火所生,惟無論是自焚或是縱火,火源率皆來自「油」。因此,媒體上盡是「霹靂火」的用語,災民裡也時時可聞對「劉文聰」的罵聲。然而,戲劇世界中的劉文聰,真的要為這幾場火災負責嗎?這當然不是一個可以簡單或是率性認定的問題。

持反對論調者認為,台灣天天都有火災發生,不能因為「霹靂火」一劇紅了,就把所有的問題都歸諸其身。何況,社會如果不是存在憤懣的文化、浮盪的氣氛,又怎麼會對「劉文聰」角色有如此高的支持度?若謂劉文聰是罪魁禍首,還不如說劉文聰演活了社會真實的存在,點出了社會存在的痼疾。

此類說法自非全無理據,在缺乏精確的統計及深入的研究之前,貿然以「劉文聰效應」詮釋火災所意涵的社會問題,恐怕只會狹隘面對問題的思維,開錯解決問題的藥方。譬如,美國媒體在2001年曾大幅報導鯊魚在海灘噬人的事件,使社會大眾一時以為鯊魚襲人的事件真的增加,但統計的事實卻是當年和往年沒多大差別。學者的研究也曾發現,美國媒體在90年代對謀殺案件的報導增加了七倍,可是實際上這十年的謀殺案比諸以往是少了一半。

不過,如果以此推論「劉文聰效應」根本不存在,亦未必符合事實。迄今已有許多研究顯示,媒體中的呈現確實會對社會產生「示範效應」。我們雖然不敢斷言蘆洲大火中引火自焚的婦人,是否真的受到劉文聰的影響,使他在懷疑丈夫外遇之際,只能出此下策;我們也無法絕對確認大里火災中強烈不滿房客的原屋主,真的是因為劉文聰的誘發,使他要用幾桶汽油和一支番仔火和大家同歸於盡。可是,社會上有這樣的判斷是事實,許多現象提供人們聯想也是事實,甚至,弔詭的是,媒體競相以「霹靂火」煽風點「火」也是事實。

劉文聰本來只是連續劇劇中一角,雖然擁有不錯的收視率,但如果不是媒體的「推波助瀾」,劉文聰不會火紅,火災也不會「劉文聰化」,媒體在真實與虛擬之間的角色,豈不值得玩味,又豈能對其所可能產生的社會效應置之度外?

其實,媒體不只塑造一個劉文聰而已。看看我們在各類災害事件中的表現吧,一會兒要逼問受災家屬心情如何,一會兒要相關當事人重演一遍,一會兒又要訪問不能曝光的當事人的周遭人士,讓當事人「無所遁形」。……

唉!何只一個劉文聰,媒體工作者如果淪落到只要不爽,就送你一個特寫和一個標籤,那跟劉文聰何異?──轉自台灣大紀元時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