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里藏了多少秦王朝的秘密?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21日訊】秦王朝短短的十五年,就像湘西大山里的云霧一樣,讓后人無法看得清楚。而今年4月在湘西里耶鎮的一口古井里發掘出來的三万六千多枚竹木簡,使淹沒已久的秦王朝歷史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复活了。

古井里藏了多少秦王朝的秘密?

在湖南省湘西的一片群山之中,酉水河轉了一個大彎,形成了一片狹長的河谷盆地。里耶鎮就坐落在這里。

  今年4月,碗米坡水庫動工建設,一座2000多年以前的戰國古城被發掘出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這里發掘出來的36000多枚竹木簡,淹沒已久的秦王朝的歷史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复活了。

  36000多枚秦簡,是在里耶鎮的一座古井里發現的如今的里耶鎮,還沿用著古已有之的水井。2000多年以前,這里的先民們為什么會把36000多枚秦簡放在水井里?

  2000多年以前,楚國和后來的秦王朝,都曾在這里設立過縣衙。從出土的36000多枚秦簡的文字上來看,當時的里耶被稱為遷陵。生活在里耶鎮里的人們,已經無法想像祖先們的生活空間,這里的純朴、安逸、平和,也絲毫顯示不出這里2200年以前曾經是金戈鐵馬的秦楚大戰的重要戰場。

  戰國末年,秦國數十万大軍過秦岭,來到四川長江邊上,就是現在的涪陵,由涪陵入巫江口,溯巫江而上,翻過里耶西北的八面山,來到遷陵,也就是現在的里耶鎮城下。

  古遷陵縣城,是當年楚國的西大門,可稱戰略要沖。強悍的秦軍攻破楚軍的防線,就可以順酉水而下,進入沅水,直接逼近楚國的腹地。八面山上的崎嶇的山路,曾經是秦軍攻入楚國的棧道,當數十万秦軍鐵騎立馬山頂的時候,遷陵古城已盡收眼底。楚國的大門已在眼前。

  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翻過了歷史長卷的一頁又一頁。

  在秦簡中發現了我國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訣表里耶小學,始建于清乾隆24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流過學校門口的小河,已經成為了這所學校特有的風景。2200年以前,這條小河就已經存在了,從考古發現來看,這條小河和發掘出的古城壕可以連成一體,進一步證實了這條小河就是這座戰國古城的護城河。

  這樣就有了一個巧合,就是這座戰國古城的面積,正好和這所小學的面積相同:東西、南北的長度各200米。只是這些生活在21世紀的孩子們,可能不會想到,他們背誦的乘法口訣表,早在2200年以前,就已經被埋在他們的課桌下面。

  乘法口訣,是啟蒙儿童必須背誦的數字運算基本工具。而2200年以前的乘法口訣表,竟与現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訣表有著惊人的一致,它給世界算術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珍貴的實物資料。其中,古人的乘法口訣表里還涵蓋了二半而一這樣的分數運算,這是不同于現代教科書的地方。

里耶秦簡大部分是秦統一中國15年間的官方檔案

  此前,史書中有關秦朝行政制度的記載僅寥寥數語,里耶秦簡的出土,很有可能將要改寫秦王朝的那段歷史。

  有這樣一封信,在今天讀來還饒有趣味。秦始皇三十二年的某一天,遷陵縣縣長是一位名叫色的人,謙卑地向上級報告說,您的來信已經收到了,信中出現的“敢言之”一語是一种禮貌用語,相當于現在的“此致、敬禮”。“快行”,就是讓送信的郵差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相當于現在的特快專遞。“欣手”,就是抄寫公文的秘書的名字叫欣。這些都是与現代漢語迥异的地方,反映了那時的語言風貌。

  在湘西,隨處可見一种叫蘆茅的植物,用它的莖可以做蜡燭的芯。2200年以前,在蘆茅杆做的蜡燭光下,一條條公文被這樣抄錄下來,再由專門的信使沿著酉水河送往其他的地方。

  “郵人”,就是郵差,在秦朝時屬于國家公務人員,可以享受減免賦稅的待遇,因此,這個職位雖然辛苦,卻也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職位。有一枚竹簡上所記述的內容,就是啟陵鄉鄉長向上級請求,任命一位叫成的人當郵差的請示報告。也許是上級領導看出了這位鄉長保荐自己親戚的企圖,也可能郵差在上級領導心目中已有人選,請示報告被駁了回來。

  另一枚簡上的簡文告訴我們,遷陵的守丞色告訴另外一名官員,遵照您的命令,您要的錢和布匹已經開始啟運了。這就是說,當時的郵差不僅僅要肩負傳遞信件的任務,還要承擔送郵包的工作。

  酉水河,是當年信件、物資往來的主要通道,從酉水順流而下,到達沅水,需要走上一天的時間。山上的崎嶇山路,至今仍然險峻坎坷,而在2200年前,這條小路卻是從遷陵通往四川的必由之路。

  常年生長在這里的蘆茅和野果,是否曾經領略過當年郵差奔駛在驛道上揚起的塵埃?

竹簡反映了秦朝“苛政猛于虎”的管理制度

  秦簡中有一張遷陵縣衙的罰款的單据,其中的“一盾”、“一甲”是指數額,意思是讓犯錯的人繳納一副盾牌或是一副鎧甲。

  “數耐”就是刮去胡子和鬢角,這可不是美容,在2200年以前,這是一种近似毀容的刑罰。把錯誤寫在臉上,讓別人都知道他是個受刑罰的人。許多出土的青銅剃刀至今仍然鋒利,不知他們在當年刮去過多少人的胡子和鬢角。

  官員犯錯則是不可容忍的,根据秦簡的記載,在一年的時間里,遷陵縣的縣長就由色變成了都。

  在一張當時遷陵縣武器庫里的庫存單据上詳細記載了遷陵縣武器庫里面弩的存量。發往益陽,沅陵的弩箭的數量和庫存的余量記載得非常詳細。弩箭是當時戰爭中最先進的武器,射程可以達到300米,從青銅箭鏃上做工精致的血槽上看,它的殺傷力是相當強的。

  秦始皇三十三年二月的一天,遷陵守丞都向上級政府請示買的奴隸的數目是否合乎法律。這段文字說明了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后,這里仍有奴隸買賣的活動。從出土的這批文物來看,墓葬的主人應該是低于貴族,高于平民的人,這些人是買不起奴隸的。

  秦王朝在中國的歷史中僅僅存在了15年,里耶秦簡出土之前,能夠触摸那段歷史,對于史學家來說是一种奢望。現在,36000枚秦簡,几十万字的文獻資料,塵封了2000多年的那段歷史已經触手可及。

書通二酉,指的是否就是這口古井呢?

  從戰國末年到西漢初年,几十年的戰爭使得生活在酉水河兩岸的人們流离失所,背井离鄉。遠道而來的移民又与這里的土著相融合,形成了又一批新的先民。  

  “遷陵以郵發洞庭”,洞庭肯定是一個地名,而且是遷陵縣的上級單位,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遷陵縣的郵件是發往洞庭郡的。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可能也沒有想到,他所著的《史記秦皇本紀》,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分天下為36郡,而其中卻并無洞庭郡,由此,這7個簡文將推翻2000多年的權威記載。

  秦王朝短短的15年,就像湘西大山里的云霧一樣,無法看得清楚。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統治的一种手段。相傳在那個時候,有兩位老人不堪那些珍貴的書籍被付之一炬,便冒著生命危險攜帶了大量的書籍,來到了湘西的大山中。

  在沅陵西北15公里,有一座二酉山,在山腰的絕壁處,有一座二酉洞,兩位老人把書藏在了洞中,后來就有了“書通二酉,學富五車”這句成語,意思是讀了二酉洞里的藏書就能夠成為一個博學的人。但是至今并沒有在此發現過任何書籍,可距此50公里的里耶鎮的古井里,卻發現了大批秦簡,書通二酉,會不會指的就是這口古井呢﹖

(國學網絡)(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南宋 佚名《唐玄宗避蜀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晚唐中和元年(881年),起兵作亂的黃巢率兵攻陷帝都長安。唐僖宗震驚之際,決定效仿唐玄宗出逃蜀地避難。當時伴駕的官員中,就有韋昭度(字正紀),他於同年擔任吏部尚書、同平章事(副宰相)。
  • 韋述兄弟都是傑出的人才,盧植為讀書人的楷模。
  • 他能得出這般深切的感悟,因為他本人也是個「痴心」之人。他有著坎坷不平的遭遇,依然不忘初心和理想。李商隱把這種看似狂放的執念,融入筆下的痴情女子,融入這首廣為流傳的《無題》詩。
  • 你是否有這樣的疑惑,為何古人形容起時間來會用到一寸光陰、一炷香,一刻鐘這樣的詞彙?如果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那就需要了解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了。在西方的鐘錶還未傳入中國以前,古人發明了多種計時工具。今天,我們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古代的「時鐘」,看看智慧的古人有哪些精巧的發明吧。
  • 在現代中國,許多人用中醫治病往往要治上幾個療程,也沒徹底把病治好。若將時光拉回到中國古代,人們就會發現,流傳於上古的中醫之道被代代相傳後,無論是皇家御醫還是民間大夫,都能準確地找出病因,並迅速地開出藥到病除的方子。
  • 毛遂自薦。(清玉/大紀元)
    就像放在囊中的錐,尖端會刺透囊袋顯露出來,才能出眾的毛遂,一遇到機會就顯露出本領。終軍志向遠大,入京時丟棄出入關隘的信符,表示出關後不再復還。
  • 清代詩壇有一位才女,長於書香之家,嫁入詩禮之族。她身邊的親友,皆是文士、才女,她本人更是這個文學家族中,一顆光華熠熠的明珠。
  • 山東才女王照圓,不僅是郝懿行治學生涯上的賢內助,自己也留下了補註古文的專業著作。
  • 太尉張顥敲破山鵲化成的圓石,得一金印;太守孟嘗改革弊政,離去的珠蚌又自動返回了。
  • 錢若水是北宋大臣,為人正直,有膽識,後被提拔為樞密院副使。北宋司馬光在《涑水紀聞》和李元綱在《厚德錄》中,都記載了錢若水於宋太宗時期因仗義執言而救了三個官員的事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