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消息

台灣個人理財趨保守「保本」第一

【大紀元6月9日訊】全球正面臨低利率、低經濟成長與低通貨膨脹的「三低」環境,國內投資人理財心態趨於保守,從去年開始,強調「保本」優先的投資型定存、連動式債券等保本型產品,掀起市場搶購風潮,預估今年仍是強強滾的熱賣產品。

  根據統計,從去年8月至今年4月底為止,銀行與投信業者共計已發行了75種連動式債券與保本型商品,產品雖然眾多,但是推出後往往在市場上造成熱賣,投資人趨之若鶩。

  繼外商銀行、新銀行紛紛搶進銷售連動式債券、投資型定存後,土地銀行、三商銀、台灣企銀等大型行庫也都加入戰局,導致這類產品銷售日趨激烈,銀行紛紛以各種方式吸引投資人,最常見的訴求的是強調高利率,其次則是以新台幣計價;也有的銀行則是將客層向下延伸,以往連動式債券鎖定的對象,為貴賓理財客戶,連動式債券的投資門檻多在1萬美元以上,如今則僅需2000美元即可投資。

  銀行表示,其實不少投資人並不十分了解,投資型定存或連動式債券的內涵,但考慮存款利息越來越薄,只要能保本就進行投資。

 第一銀行表示,投資型定存是一種結合「外幣(或新台幣)定期存款」與「外幣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新種定期存款,原則上,投資人的本金仍存放在銀行的外幣或新台幣定期存款帳戶中,至於孳息則經由銀行投資在各種衍生性金融商品上,但為配合風險愛好者的需求,有些銀行亦提供侵蝕部份本金,以投資一些具有潛在高收益標的的投資型定存商品。

  至於連動式債券多以銀行為銷售主體,但不是以銀行設計商品,而是委託上手的投資銀行依其所需的總額與保本比率等條件量身訂作,再由銀行自行分割額度銷售予投資人。

  銀行主管分析,今年各銀行推出的連動式債券、投資型定存,仍將是理財商品的主流,只是在各銀行都相繼搶食此市場下,競爭壓力頗大,也促使業者推出更多新種商品,提供投資人多樣化的選擇。

  以往這些商品多以外幣定存或債券所產生的固定孳息,投資外幣利率、匯率選擇權或股票標的,未來將更進一步連結共同基金等投資工具,加上市場預期金融情勢可能在未來2、3年開始變動,因此各銀行所銷售的組合式定存、連動式債券等產品,投資期限可能縮短。

  除此之外,證期會已開放投信業者發行組合基金、證交所則正式授權寶來證券發行ETF(Exchange Traded Fund),加上保本型基金、貨幣型基金等新型基金商品,也將陸續上路,由於這些產品多具有報酬穩定、風險低等特點,在微利時代下,保守型的投資人不怕錢沒有地方投資,可在現有的保本型商品外,有更多樣化的選擇。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