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新聞

超額消費 大陸年輕人負債累累成為「負翁」

【大紀元6月6日報導】(中央社台北六日電)隨著經濟改革開放,中國大陸大中城市年輕人欠缺量入為出金錢觀念,過度消費導致負債累累﹐成為「負翁」。調查顯示﹐現代大陸年輕人的消費觀念迴異於上一代﹐百分之五十七的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錢」﹐四成八的人根本不擔心成為「負翁」。

中新社報導引述中國大陸社會學家分析﹐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大陸民眾觸摸到小康的生活水平﹐超前消費已水到渠成地來到中國大城市居民的身邊。有了個人貸款﹐未來五年﹑十年﹐甚至更長時期內的消費計劃﹐大到商品房﹑汽車﹐小到家電﹐甚至一支口紅﹐年輕人都可以透過貸款形式買了再說。

報導表示,二○○二年上海市統計局城調隊對五百戶上海城市居民家庭的最新抽樣調查顯示﹐當年上半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總支出為七千五百九十一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百分之二十九點三。而同期上海市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則為六千八百七十元﹐同比增長僅十九點六。收支相抵﹐上海市民的「財務缺口」為七百二十一元﹐收入的增長遠遠趕不上支出的增長。

為了擴大內需,中國大陸政府一直煩惱怎樣讓老百姓敢花錢,大陸一些媒體文章幾乎傾盡全力鼓吹超前消費觀念。這些媒體為擴大內需所做的努力現在似乎終於有了結果﹐短短幾年時間﹐中國大陸大城市居民的消費觀念已經開始大大超前了。

儘管有些媒體認為﹐中國人敢於今天花明天的錢﹐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社會進步。促進中國經濟穩定快速發展﹐需要擴大內需﹑提升消費。中國政府為了刺激國民的消費,有計劃地加速商品房的建設和家用汽車的生產﹔並制訂一系列鼓勵消費的政策﹐擴大消費領域﹐其中信用消費﹑按揭消費﹑個人貸款就是很有吸引力的辦法﹐吸引為數眾多的敢用明天的錢的超前消費者。

但是也有一些媒體批評﹐因個人破產現象的擴散勢必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過度追求物質享受也使得公眾的價值觀人生觀極度扭曲。而內需卻並沒有因為白領階層紛紛變成「負翁」而得到擴大﹐因為佔國民大多數的工人﹑農民的收入水平緩慢﹐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成﹐銀行儲蓄餘額依然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