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欣賞﹕秋浦歌

李白
font print 人氣: 7400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17日訊】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作者簡介】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盛唐時期最有名的大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雄奇豪放,飄逸不群,想像豐富,流轉自然,音韻和美,體格多變。

  【字句淺釋】緣:因為。個:這,此。秋霜:這裡用來形容白髮。

  【全詩串講】我頭上的白髮長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緒也這樣長。對著明亮的鏡子,我的頭髮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裡弄來這模樣!

  【言外之意】「曾記當年騎竹馬,而今便是白頭翁。」許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小時候的事情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怎麼就已經白髮上頭了?無怪古往今來,許多詩人都哀嘆青春易逝、光陰難留、人生如夢。但李白與眾不同,他一來就出口不凡:白髮三千丈!猛一下把個滿頭銀髮的形象推到你的面前,而那雪白的銀絲卻一直飄灑流蕩而去,消失在無窮遠的地方!當這一震撼人心的鏡頭淡出以後,他才向你吐露內心的哀愁,指出白髮是因愁而起,可知愁有多深!又用雪白而寒冷的秋霜描述象徵老邁的白髮,意味著走向老邁的過去是一個冷峻的現實,而對於「老之將至」這一警告,自己還是深感突然、手足無措,不免發出由衷的哀嘆!

  一般人都怕「老」,但最怕的是緊跟在「老」後面的「死」。一般人都怕「死」,是因為對「死」的本質毫無瞭解,又受了無神論者披著「科學」外衣的、反科學的「解釋」的誤導。然而,確實有許多人不怕死。他們明白「死」的真正意義,其中許多人還能預知死期,真正做到「視死如歸」。讀了此詩,如有「當頭棒喝」之感,因而對「生」與「死」這個重大問題嚴肅地考慮,甚至探究一下「視死如歸」者的人生妙諦,你就充分體現了這首千古名作的不朽價值。◇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站著一個觀察外部世界、體驗內心世界的「高度」。自己的全部感情、生活以至整個世界的景象,都被這個「高度」所決定、所限制,但很少有人意識到並努力去提高它。
  • 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衝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
  • 作者僅用二十個字,把讀者帶到一片幽靜、清寒的境地:充塞天地間的全是潔白的雪,整個宇宙間萬籟無聲,一塵不染,清冷到令人生敬、生畏。而漁翁端坐其間、獨自垂釣,愈顯其清高孤傲,守志不渝,不為環境所動的超然品格。
  • 此詩僅只二十字,但有「聲」有「色」,有景有情。作者以其詩人、畫家兼音樂家對色彩、聲音的特殊敏感,對「情」「景」關係的深刻體驗,加上對自然現象的細致觀察、對自然理趣的潛心領悟,把握住空山人語和深林返照這一平常現象中所顯示出的幽深境界和自然理趣,並以極其自然平淡的語言、看似漫不經心的口氣,寫出這微妙的美感,為歷史留下了這一奇絕的詩篇。
  • 「歲暮紛多思,天涯渺未歸」,此詩是白居易對自己前半生經歷的反思;那種徹悟後的淡泊名利,反躬自省的心態。人生的歷程,在學習和經歷中成長,通過讀聖賢書,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處世理念,以期做得更正更好。
  • 以暮春為題材的詩古來有很多人寫,如何切入是關鍵。楊花為什麼能獨得東風意呢?因為它身輕啊!它沒有那麼多執著和負擔,沒有那麼多牽掛;所以春風(東風)就能帶著它們飛呀飛,它們如雪花飛舞,向著晴空向著陽光飛行,再也不回來了。
  •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其實,用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所謂的「不如意」才是關鍵。杜甫通過觀賞春天的美景,與春光做了個約定;「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如果到哪裡都有美麗的春光陪伴,那這樣的人生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 隱居獨修之人,首先要面對的就是「寂寞」,如果不能克服並去掉它,就無法隱居,也達不到修煉的效果。所以我們來看一看,王維是如何排遣這種「寂寞」之情。當「寂寞」難耐之時,就走出房間,「蒼茫對落暉」。雖然是「人訪蓽門稀」,但作者卻認為自己有松、鶴為鄰(鶴巢松樹遍)。
  • 「借問欲棲珠樹鶴,何年卻向帝城飛。」其中的「(仙)鶴」借指賀知章。言外之意是說,您將來在仙界中自在逍遙,什麼時候能飛回來紅塵探望我們啊?因為宴會有皇帝在場,賀知章又是四朝元老的前輩,所以李白這首詩用詞用典都恰到好處。
  • 五月薰風送暖,現代母親節康乃馨當令,回想古代中國的兒女們送什麼花給母親忘憂呢?親子深情是歲月摧殘不了的至性,常在人心,光耀詩心。一起來看古代詩人孟郊和王冕獻給母親的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