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要聞

隨軍採訪日記:四月二日

【大紀元4月2日訊】(中央社記者陳正杰卡達首都多哈二日專電)美伊開戰十四天以來,聯軍陣營真正的好消息並不多,其中一則是十九歲的女兵傑西卡‧林奇在遭伊軍俘虜十天之後獲救。美軍特種部隊援救她的行動,說明了美國軍力為什麼是世界第一。

這個原因是,美國人民都知道而且預期,一旦加入志願美軍,軍方會給你最終的照顧:生要見人,死要見屍,無論戰場局勢如何混亂,不會有美軍被丟下不管。

從波士尼亞到索馬利亞,美軍動員大量人力物力搜救落難同袍的例子不勝枚舉。一九九六年,一架F─16戰機遭地對空飛彈擊落,飛行員跳傘落入敵後,而為了拯救這名飛行員,美軍動員的艦艇、軍機和地面的人力與裝備,價值達數億美元。

前一次波灣戰爭期間,有一名美軍飛行員落入伊軍手中,至今生死不明。美國國防部已經表明,在這次戰爭落幕後,希望能查明此人下落,如果他已死亡,也要把屍骨交還家屬安葬。

在美國國防部,設有專門負責戰俘和因作戰失蹤(MIA,MissinginAction)軍人事務的部門,主要任務就是持續調查在越戰、韓戰甚至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失蹤人員的下落。

四、五年前,因為靠DNA比對查明死者身份的技術已經成熟,美國國防部曾開啟華府阿靈頓公墓的無名軍人塜,把其中部份骨骸經過身份確認後交還給家屬。

傑西卡‧林奇獲救的同時,美軍繼續設法調查跟她同時被俘的美軍的下落,包括派出驗屍人員,以查驗納西利亞發現的若干屍體。

除了今天的這項好消息,在卡達聯軍新聞中心的每日簡報中,中央軍區指揮官法蘭克斯和其他將領只是一再重申聯軍的作戰計畫和計畫的執行都沒有問題,但新聞界對這場戰爭的進展仍普遍存疑。

到三月三十一日為止,新聞中心共發出七百多張採訪證,但美國ABC、NBC的大牌主播跟眾多後勤人員已經返回華府,留下二軍駐守。

還有很多媒體記者留在此地,是因為無法進入伊拉克實地採訪,而且在科威特等待進入伊拉克的記者人數,更達到一千五百多人。科威特政府在三月下旬已停發記者簽證。

在科伊邊境,聯軍對出入人員進行嚴格管制。紐約雜誌的記者因而感嘆,採訪這次戰爭的記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在目前伊拉克境內隨軍採訪的記者,每天傳回他們從侷限角度所窺見的事物,另一類是在多哈或科威特等戰場週圍的記者,每天被餵食不是新聞的新聞。

卡達聯軍新聞中心設在多哈南郊的陸軍營區,由NBC設計,以一百萬美元打造而成。

從外表看來,新聞中心像個沒有窗戶的大型庫房,內部有一個可容納兩、三百人的簡報室,簡報室右邊牆外有三條走道,一端是有一百多個座位的大型發稿室,另一端是英國和澳大利亞等盟國發言人的辦公室,走道兩旁是美軍公共事務室、洗手間、販賣部和主要電視網和國際通訊社專用的發稿室。

簡報在每天下午舉行,每次歷時約五十分鐘。在簡報以外的時間,電視記者忙著跟總部聯繫,不時做連線報導,其他記者有些盯著發稿室的電視,有些在上網查看新聞,有些在相互訪問。920402

PF5R61(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