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文集

鄭貽春:推進大陸社會的全面進步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4月19日訊】應該把社會的全面進步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來認識。追求并推進社會的全面進步,不只是個措詞,它更有著極為丰富的內涵、極其深刻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它需要我們根据新世紀的發展創立不同領域、不同方面和不同工作的未來學。它需要我們對于現實的一切進行大膽的、史無前例的改革和創新,它需要我們把不适應新世紀發展的一切不良的觀念、習慣、制度和現存狀態統統地加以改變,它需要我們的思想意識進入到一個更加嶄新的境界。

社會的全面進步既包括經濟進步,也包括文化進步,也包括政治進步。社會的全面進步不僅是某一方面的進步,而且是所有方面的、全方位的進步,是社會的整體進步。實現社會進步的目的是現代化,而現代化是社會變革和改造的系統工程。如果把現代化的目標作為大系統來考慮,那么各個方面的,例如政治、經濟、教育、科技、外交、國防等等的現代化則就可以被看成是一個又一個子系統。各個子系統的相互連系和內在交叉、融合、有机地統一,就构成了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現代化作為一個系統工程,它所要求的乃是各個子系統,亦即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自身的現代化努力中必得有所作為,而不能形成局部落后的狀態,倘若如此,那就極有可能拖拽其他事業現代化的后腿,而不能形成齊頭并進和浩蕩奔涌的合流之勢。

簡言之,追求并推進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就是實現中國的全面現代化,就是在現代化的偉大旗幟下,把中國社會從傳統的人治狀態轉移到未來的法治狀態,把傳統的關系狀態轉移到未來的能力狀態,從而使中國大陸真正地實現民主、自由、 法治、人權,并由此而進入到人類主流文明之中去。

一、 經濟進步

以人均收入不低于中等發達國家為標准,實現統計方式從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向人均收入過渡。作為中國這么大的國家,如果把國民生產總值作為統計的唯一標准,那么我們就會感到很驕傲、很光榮、很了不起了,但是倘若我們把龐大的國民生產總值被更加龐大的13億人口這個分母一除,那么所得出的結果也許就不是那么令人樂觀了,甚至我們也許會更加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所面臨的困難、危机和挑戰到底有多么嚴重了。

人均收入是個硬指標。不能忽略這個硬指標,忽略這個硬指標決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公民個人的富裕程度是衡量社會物質文明的基本尺度。公民的普遍富裕是社會文明的必然標志。公民的人均收入標志著社會發展的一定的歷史階段。要追求社會的歷史進步,必須極大地提高中華民族的人均收入水平。人均收入不能得到提高,甚至不能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任何經濟進步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都是不可能實現的一枕黃粱。

經濟進步體現在現有的國有企業如何實行自身的股份制改造上,體現在私營企業如何進行規模擴張和發展上,體現在科學技術如何凝結在企業的產品及其凝結的程度上;

經濟進步還體現在作為生產單位的企業能否獨立自主地進行生產,亦即在排除了行政干預的條件下能否自謀發展、自尋市場;能否以精干的組織結构對于社會資源進行最合理、最有效的配置,能否以效益最大化為自身活動的目的;能否眼睛向內占領國內市場、眼睛向外占領國際市場;

經濟進步還體現在農業產業化、農業產業立體化、農業產品規模化和國際化等等方面。鄉鎮企業的蓬勃發展使更多的農業人口轉入工業人口,使城鄉差別極大地得以縮小,因而為農村的城市化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

經濟進步還體現在經濟特區的經驗能否成為內陸地區和欠發達的西部地區學習和效仿的榜樣,亦即特區全國化、全國特區化;

經濟進步還體現在一大批經過自我拼搏而最終成為市場經濟弄潮儿的企業家群體以自身的高素質和超前意識為社會貢獻出源源不斷的和花樣翻新的物質財富;

經濟進步還體現在每一個社會公民都有追求經濟自由的權利,都有丰富自我經濟的權利,都有保護自我財富同時也受法律保護的權利。

經濟進步在以市場經濟作為立國綱領的前提下將獲得全面的、真正的實現。

二、 文化進步

文化是物質的觀念凝結并超越于物質的層面而自我獨立地存在与發展。在經濟進步達到一定程度時,文化進步就必然地提到議事日程。現在可以說是恰逢其時。

1、 各种新思潮、新學說、新觀念必將有如雨后春筍般地撥節生長且不可阻擋。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千家爭鳴、万花齊放;千百万家爭鳴、千百万花齊放的春天將伴隨著八面來風而使得中華大地呈現出它應有的繁榮景象。中國人民思想解放的號角已經沉沉地但也終將會嘹亮地吹響。

2、 文化財富將被極其丰富地創造出來。文化資源將得到全面發掘和合理配置。文化多元化。文化的繁榮和昌盛已成不可阻擋之勢。

像中國這么大的國家,擁有13億人口的無比富裕的智力資源,可以說是几乎尚未開采的“金礦”。思想家起碼得涌現500万人以上;法學家起碼得有200万人以上;至于社會學家、歷史學家、文學家和其他各种社會學術領域的專門家,如果總數不超過1000万人以上,那顯然是不可思議的;

而各類自然科學的專門家,其總數少說也應該有5000万人之多,這才實屬合理,也很正常,否則就是很不正常、也不應該的,因為從事科技工作的人數太少,于中國的現代化不利,于社會的全面發展和歷史性進步不利。

3、 公民的文明程度將隨著知識的增進而不斷地得到提高。知識社會化、社會知識化,將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

學習新時代所迫切需要的新知識、新技術,不斷增進自我能力,掌握真才實學,這就是每一個公民為适應社會發展所必須具備的條件。而每一個公民的知識上的進步不但有益于自己,而且也有益于社會。每一個公民的素質的提高無疑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題中應有之議。

4、 公民的創造力、想象力和一切其他的潛力都可以在更加寬松、更為自由的環境下得到盡可能全面的發揮和更加深入的拓展。

尊重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尊重公民的基本權利,充分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是使我們的事業興旺發達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5、 改革一切不能适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傳統陋習,建立适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新秩序。

6、 社會學術把應試教育轉變到素質教育上來。改革大學的教學內容,使之達到現代化的要求。丰富一切自然科學的教科書,使之全方位地包括現代科技的最新成果。

三、 政治進步

政治進步是社會全面進步的極其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現中國現代化的關鍵一環。自從市場經濟被确立為改革的根本目標以來,政治方面确實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進展的幅度還不大,速度也不快,總之,還僅僅停留在膚淺理論的層面上,与實際的聯系相距甚遠。

(1) 党政分离的工作還尚未達到應有的程度。以党代政的現象司空見慣;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等等;

(2) 政企分离的行動步履維艱,企業行政化,同時仍然受到政府的嚴重干預,企業成為政府的派生物這一問題始終不能從根本上予以解決;

(3) 行政職務任命制從根本上与市場經濟的平等公平、合理競爭的原則背道而馳,因此造成了關系取代能力、關系就是能力的不正常狀態,同時也產生了干工作無精打采,保烏紗帽振奮精神的庸碌無為的諸多現象;

(4) 某些國家机關工作人員利用手中的權力大吃大喝,鋪張浪費,權力尋租,大搞權錢交易,權力市場化,變相地有時甚至是公開地敲詐勒索,使得腐敗成為危害社會進步的極大固疾。

通過上這种种,我們不能不清醒地意識到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性、迫切性与艱巨性。要推動我國社會的全面進步,要提倡以法治國,要搞民主制度的建設,就必須刻不容緩地、大力地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一) 推進國家公務員制度的建設并使之進一步完善起來。建立穩定、有序的各級國家公務員,是使行政工作正常化的現代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二) 推進行政職務競爭上崗的成功經驗并使之制度化、經常化。北京已經進行了若干次廳、局級職務考試、選撥的工作,遼宁,河北等地也就廳、局級的副職進行了考試、選撥,這是十分有利于我國政治體制現代化的開先河之舉,也是我國傳統政治制度向著現代化方向邁進的一個小小的信號。盡管是副職考試,但已經是從傳統的、單一的任命制向前邁進的一大步;盡管是考試(還尚未進入到競爭不同的方案而上崗的境界),但已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再進一步,我們就會看到各級行政管理者都要通過自己的不同的施政綱領、施政方案而走上不同的國家行政管理崗位。要建立适應市場經濟需要的、制度化和法律化的人才選撥和競爭机制,使能力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發揮出越來越大的、舉足輕重的作用。這無疑是我國政治體制現代化的本質內容。

三) 政治与社會生活相分离,亦即政社分离原則,應當得到根本落實。社會生活非政治化。政治不是衡量一切的唯一標准。政治化不是現代化的要求,也与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不相符合。

四) 司法自治原則。現代文明的歷史經驗充分證明,司法自治能夠有效地防止一切社會弊端,并使已出現的弊端受到應有的懲治。司法自治有利于防止腐敗,司法自治能夠帶來社會公正;司法自治是社會長治久安的重要保證。

五) 軍隊將發揮其自身應有的作用,而社會生活的非軍事化原則將得以實行。軍隊不應干政,更不能參政。

現時代不是槍杆子与槍杆子較量的時代,也不應當是槍杆子与筆杆子較量的時代;現時代應當是筆杆子与筆杆子較量的時代。

槍杆子說話,筆杆子就必定喑啞;

筆杆子說話,槍杆子應該絕對地緘默。

六) 政治制度民主化,人民將擁有更多的民主權利,他們將充分地行使自己的權力創造出屬于他們自己的未來。

1) 向先進的國家學習一切先進的經驗并拿來為我所用,包括意識形態的,包括政治制度的,包括經濟制度的,包括各個方面的,都要風物長宜放眼量地化為我們自身的營養和財富;

2) 國際一體化是21世紀的重要表現。在當今的科技革命和信息革命巨浪排空的條件下,國与國之間能夠以史無前例的方式進行即時交往,整個人類的生存被稱之為“地球村”里活動。我們要保持進步,就必須積極地參与國際一體化的歷史進程,就必須在政治上、經濟上和文化上与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保持同步;

3) 積極參与國際分工而使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先進行例。要充分發揮我們自身的資源优勢,包括旅游資源、文化資源和極其丰富的歷史資源,也包括具有中國特色的飲食資源、藥物資源和其他各种各樣的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擁有無窮無盡的勞力資源,尤其是簡單的勞力資源,亦即廉价的勞動力。這些巨大的勞力市場應當得到充分的發掘和利用。盡管受到體制等因素的影響,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但是,一經為人才提供相應的客觀的社會環境,中華民族的偉大的智慧將會呈現出“不盡長江滾滾來”的雄偉壯觀之景象。

繼經濟體制改革之后,必將出現文化改革的要求;繼經濟體制和文化體制改革之后,必將引發政治體制改革的要求。這些要求,都是社會全面進步的歷史性要求,其不但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而且具有長遠的未來意義。

這個未來意義,就是現時代社會的全面進步行將抵達的現代化的系列目標。

◆我的意見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