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園地

打開另一個出口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2月28日訊】

只要繼續正常揮棒,我知道最後的成功機率還是對我有利的,老天對每一個人都一 樣。(貝比·魯斯)

是什麽讓我們疲倦的身心,重新振作?是因爲我們看見希望微弱的燈光,期待新生?

上帝可能只給你一個人生,是你給自己第二個人生的希望。

智利作家伊莎貝·阿言德借由寫作的方式治療自己內心的傷痛,她的祖父因爲政變受害,導致整個家族四分五裂,流離失所,這段經歷讓她長久以來蒙受心靈撕裂的痛苦,她變得無法愛自己,更無法被愛,雖然沮喪,却不自絕于生命,終于她找到一個出路,她用“回信’’的形式與過去的悲傷告別,終結那悲傷的源頭,幷鼓舞自己的新生。這些回信最後轉化成一本書,一本暢銷書,這也讓她確信:只有文字的存在,才能讓親人重生。

她激烈地“抛投”自己的疼痛,從她决定寫作的那一天開始,她開始整肅自己的生活,她决定足不出戶,不接電話,不與人交談,除了睡覺吃飯之外,都將自己的心靈綁捆在寫作之上。她自述這種心情就像在說故事一般,她將終其一生每天都寫一封信給她已逝的母親。

寫作或許給予她人生的成功,但是她真正的成功却是借由寫作將生命中的創痛轉化了,幷成爲人類安慰的力量。

承受過悲傷的人,是最好的安慰音,因爲他懂得悲傷的苦。正在承受悲傷的人們,請擡高微弱的希望之光照拂更多的人。一個從悲傷中站起來的人,是一簇希望,讓人依舊相信生命的希望。

我的一位老師,每天固定清晨散步,隨身他總不忘記帶著畫筆與紙,而每日心靈的吉光片羽總也不辜負他,總讓他的心登上喜悅的山峰;退休之後的他,筆力愈强,心情好時,一日可以畫上好幾張,心情不佳時,他也能勉力地畫,用畫來化解心中那股鬱結的謎團,總要畫到自己的心情豁然開朗爲止,就連病中體力不佳,他亦心中用“心”當“筆”畫出自己的意想,這般的努力,讓他因禍得福,病體早早痊愈,且在自己的畫作中看見自己長久以來無法突破的盲點。

有人可能因爲退休而恐慌,他却在繪畫中找到“喜悅之泉”,有人可能因爲病體而自傷,他却因此獲得啓發。

藝術醫療,是近年來國內各大醫院興起的另類醫療方式,將自身疼痛轉借到藝術創作之上,將痛苦幻化成美麗的花,在其中領悟、重生。

釋放自己的心,給予自己一份藝術的欣賞力與領受,你我的生命,就不會像風中柳絮。隨著歡喜隨著憂,我們會像一棵大樹,橫逆傷害了枝葉,却無傷于你我的枝幹。從轉變中看見圓滿的新生。@

(http://www.dajiyuan.com)